赴:投身进去;险:危险;如:像;夷:平坦。走向危险的道路,看作像平坦的大道。形容不避艰险。
《魏书·于什门等传论》:“史臣曰:‘于什门等或临危不挠,视死如归;或赴险如夷,惟义所在。’”
①《成语辞海》 ②《汉语成语源流大词典》 ③《汉语成语大辞典》 ④《中国成语大辞典》
作谓语、宾语;形容不避艰险
此处所列为“履险如夷”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履险如夷”原作“履险若夷”。“险”、“夷”常用以比喻逆境、顺境,二词多搭配使用,如晋.史援〈后汉史君颂〉:“视险如夷,忘身逐叛。”句中表达出面对困难无所畏惧的态度。西晋末年,苻氏与姚氏两族先后崛起。苻健建立前秦,而姚苌年少时跟随兄长姚襄与前秦周旋,直到姚襄败亡,姚苌于是率族众投降前秦君王苻坚。后来姚苌拥兵自重,杀害苻坚,建立后秦政权。自此之后,苻氏与姚氏的仇怨愈积愈深,双方对抗始终相决不下。安定之战,姚苌挫败苻坚族孙苻登,在庆功宴上,众将领都说:“如果魏武王姚襄还在,是不会让苻登活到今天的,陛下您用兵太过小心谨慎了。”姚苌笑着说:“我有四点不如过世的兄长姚襄。第一,他身材高大,垂手过膝,让人见了就感到畏惧;第二,他率十万之众与各方势力较量,沙场上奋勇杀敌,毫无所惧;第三,他具智识才情,能统领英雄豪杰,网罗卓异之士;第四,他统率众人,即使身处艰难环境中,也能如同走在平地般沉着应付,上下都认为他行事诚信,愿意同心协力,舍命报效。”后来成语“履险如夷”由这里演变而出,比喻人在艰难危险之中,能沉着应付,安然度过。
赴险 : 1.进入险地;投身于危险的境地。
义参“履险如夷”。见“履险如夷”条。
此处所列为“履险如夷”之典源,提供参考。
苌:姚苌(西元330~393),字景茂,南安赤亭(今甘肃省陇西县西)羌人,为后秦主,国号大秦,在位八年。谥号武昭帝。
麾:音ㄏㄨㄟ,用来指挥的旗帜。
横阵:横排的阵式,此指军队。
隽异:指才智出众的人。隽,音ㄐㄩㄣˋ。
董率:统率、领导。
允:诚信。
《魏书.卷八七.节义列传.史臣曰》:“于什门等或临危不挠,视死如归;或赴险如夷,惟义所在。”
履险如夷
lǚ xiǎn rú y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