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不怕牺牲
东汉·班固《汉书·季布栾布田叔传赞》:“栾布哭彭越,田叔随张敖,赴死如归,彼诚知所处,虽古烈士,何以加哉!”
①《成语辞海》 ②《汉语成语源流大词典》 ③《汉语成语大辞典》 ④《中国成语大辞典》
作谓语、定语;用于人不怕死
明·归有光《王烈妇墓碣》:“……真可谓赴死如归者矣。”
此处所列为“视死如归”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春秋时,周室衰微,齐桓公以管仲为相,对内提升国力,对外率诸侯尊崇周天子的地位,阻止蛮族入侵,成为春秋时期五位霸主实力最为强大的一位。管仲做齐国宰相三个月时,曾针对官员的才能优劣向桓公提出意见,他认为:隰朋善于言辞进退,可以立为大行;宁戚善于开垦种植,开发地利,可以立为大司田;王子城父善于领兵,能够激励士气,让士兵们不畏死亡,冲锋陷阵,可以立为大司马;宾胥无决断狱讼十分公正,不会滥杀无辜,可以立为大司理;东郭牙能够犯颜直谏,不怕得罪君王,可以立为大谏之官。论到管仲自己时,他认为上述五人,每个人个别的才能都比自己强,但若桓公想要称霸诸侯,只有自己可以辅助桓公做到。桓公听了管仲的话后,十分赞同,便按管仲的意思,授予五人官职,让他们听命于管仲,为齐国效力。其中描述王子城父时,原文就用了“视死如归”,后来“视死如归”被摘出成为一句成语,用来形容为了理想而不怕牺性生命,无所畏惧。
犹言视死如归。形容不怕牺牲。
迈向死亡就像回家一样。形容不怕死。《汉书.卷三七.田叔传.赞曰》:“田叔随张敖,赴死如归。”《梁书.卷四三.张嵊传.史臣曰》:“至如张嵊二三子之徒,捐躯殉节,赴死如归,英风劲气,笼罩今古。”
赴死 : 1.犹卖命。2.找死。
义参“视死如归”。见“视死如归”条。
此处所列为“视死如归”之典源,提供参考。
尽地之利:据新编诸子集成本《管子》原作“多众尽地之利”,义难解。或疑“多众”为衍文,今据删。
广牧:广大的牧地。
结辙:车子的轨迹交错。车不结辙,喻善于指挥战车,使战车不乱。
旋踵:转身,指畏缩退后。士不旋踵,指战士不退缩。
鼓:激励、使振作。
王子城父:春秋时齐国人,生卒年不详,惠公时大夫,善于领兵。
《汉书.卷三七.季布等传》:“赞曰:『……栾布哭彭越,田叔随张敖,赴死如归,彼诚知所处,虽古烈士,何以加哉!』”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五:“有吴起吮士疽之恩,则赴死如归矣,何患其不爱将?”
视死如归
shì sǐ rú gu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