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具有文才和武才,文武双全。亦作“文武兼济”、“文武兼全”。
汉·荀悦《汉纪·宣帝纪》:“文武兼备,惟所施设。”
①《成语辞海》 ②《汉语成语源流大词典》 ③《汉语成语大辞典》 ④《中国成语大辞典》 ⑤《商务成语大词典》
作谓语、定语;指做好谈与打两手准备
明·郭勋《英烈传》第九回:“有个朱明公,才德英明,文武兼备。”
文才与武艺兼具于一身,能文能武。引申指外交中做好谈与打两手准备
允文允武,智勇俱全。《新唐书.卷一○八.裴行俭传》:“兵不血刃而叛党禽夷,可谓文武兼备矣。”《英列传.第九回》:“他馆有个朱明公,才德英明,文武兼备。”也作“文武兼济”、“文武兼资”。近文武全才,文武双全
文武 : 1.文德与武功;文治与武事。2.特指武事﹑军事。3.文才和武略。4.文臣和武将﹐文武官员。5.犹言温猛。指文火和武火。6.周文王与周武王。
兼备 : 同时具备几个方面:德才~ㄧ文武~ㄧ形神~。
允文允武,智勇俱全。《新唐书.卷一○八.裴行俭传》:“兵不血刃而叛党禽夷,可谓文武兼备矣。”《英列传》第九回:“他馆有个朱明公,才德英明,文武兼备。”也作“文武兼济”、“文武兼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