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贪图小便宜而失掉大的利益。比喻只谋求眼前的好处而不顾长远的利益。
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权勋》:“齐王怒曰:‘若残竖子之类,恶能给若金?’与燕人战,大败,达子死,齐王走莒。燕人逐北入国,相与争金于美唐甚多。此贪于小利以失大利者也。”
①《成语辞海》 ②《汉语成语源流大词典》 ③《汉语成语大辞典》 ④《中国成语大辞典》 ⑤《商务成语大词典》 ⑥《远流活用成语辞典》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
这叫做“贪小失大”,所以为人切不可做那讨便宜苟且之事!(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六)
战国时期,秦惠文王想吞并物产丰富的蜀国,有人献计造能下金粪的石牛送给蜀侯。蜀侯中计,下令民工开山填谷,铺筑道路迎接石牛,秦惠文王让大军跟在运送石牛的队伍后灭了蜀国。人们嘲笑蜀侯是贪小利而失大利。
根据《吕氏春秋.慎大览.权勋》的记载:战国时代,燕将乐毅率领五国(燕、秦、韩、魏、赵)的军队攻打齐国,齐王派触子领军迎战于济水之上。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触子深感为难,齐王却出言羞辱威胁以逼使他出战。结果触子虽然勉强出战,却故意使齐军败北,而他自己就乘机逃得无影无踪。后来齐国的另一将军达子又率领残兵,驻守在国都城门,为了激励士气,只好向齐王请求赏金,齐王不但不给,还把他怒骂一顿。这一来,达子与燕军交战,当然大败,不但达子阵亡,齐王也逃到莒邑。燕军追入城门,就趁势把齐国金库所藏的金子掠夺一空,这就是“贪于小利以失大利”的好例子。后来“贪小失大”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于表示因贪图小利而造成重大损失的意思。
贪求小利而失却大利
因贪图小利而造成重大损失。《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六》:“谁知到为这婆子,白白里送了两个后生媳妇?这叫做『贪小失大』。”《荡寇志.第一三回》:“只图赢狄雷,却弃了沂州府,岂不是贪小失大,正中吴用的计。”
因贪图小利而造成重大损失。
语本《吕氏春秋.慎大览.权勋》。
△“得不偿失”
典故或见于北齐.刘昼《刘子.卷九.贪爱》。
帅:引导、率领。
军:驻扎、屯兵。
秦周:齐城门名。
若:你、你的。
竖子:骂人愚弱无能的鄙称。
恶:音ㄨ,如何、怎么。
燕:周代姬姓诸侯国,故址在今河北、辽宁及韩国北部。为战国七雄之一,后为秦所灭。
齐:战国七雄之一,故址在今山东省北部、河北省东南部一带。
美唐:齐王金库的名称。
宋.杨简《杨氏易传.卷七.随卦.六二》:“虽六二与九五亦有阴阳相应之象,然既已近系于初九,则势无兼与之理,故象曰:『弗兼与也。』言系一则失一,以为贪小失大之戒。”
《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六:“谁知到为这婆子,白白里送了两个后生媳妇?这叫做『贪小失大』,所以为人切不可做那讨便宜苟且之事!”
《荡寇志》第一三回:“只图赢狄雷,却弃了沂州府,岂不是贪小失大,正中吴用的计?”
因小失大
yīn xiǎo shī dà
因为小利,而损失大利。见“贪小失大”条。《二十载繁华梦》第三四回:“说个报效赎罪的人情,那可使不得,他却只是不理,只道他身在洋界,可以没事,不知查抄起来,反恐因小失大,他却如何懂得?”
《儿女英雄传》第二三回:“再说看那姑娘的见识心胸,大概也未必肯吃这注,倘然因小失大,转为不妙。”
为小失大
wèi xiǎo shī dà
只注意小地方,而失掉大原则。见“贪小失大”条。《喻世明言.卷三一.闹阴司司马貌断狱》:“其时张子房在背后,轻轻蹑汉皇之足,附耳低言:『用人之际,休得为小失大。』”
《文明小史》第二九回:“俺只消当真的托李大爷做主,三下均分,你若不肯,他就告诉了大老爷,找你点错处,革掉了你,你能为小失大吗?”
为小妨大
wèi xiǎo fáng dà
因小故而妨碍大事。见“贪小失大”条。《醒世恒言.卷七.钱秀才错占凤凰俦》:“此事恐有变卦。不但亲事不成,只恐还要成讼。那时连贤弟也有干系。却不是为小妨大,把一天好事自家弄坏了? ”
顾小失大
gù xiǎo shī dà
只顾小处,而失掉大处之注意。义犹“贪小失大”。见“贪小失大”条。汉.焦延寿《焦氏易林.卷一五.渐》:“戴瓮望天,不见星辰;顾小失大,福逃墙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