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梁:即“跳踉”;跳来跳去;形容捣乱的样子;小丑:卑鄙的小人。比喻猖狂捣乱而成不了大气候的坏人。
先秦 庄周《庄子 逍遥游》:“子独不见狸牲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避高下。”
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
这些跳梁小丑,真正是何足道哉!(陈白尘、贾霁《宋景诗》第三章)
宋朝时期,户部副史张景宪为人正直,疾恶如仇,他不畏权势坚持将为非作歹的郑昉流放。元丰初年,他成为河阳地区最高长官。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入侵,张景宪向皇帝进言:“那些骚扰边关的人都是些跳梁小丑,占据有利地形,易守难攻。”
比喻上窜下跳、猖狂捣乱而又微不足道的人
惯于兴风作浪,但却成不了大气候的卑鄙小人。如:“这些跳梁小丑,喜欢搬弄是非,别听他们的。”
惯于兴风作浪,但却成不了大气候的卑鄙小人。如:“这些跳梁小丑,喜欢搬弄是非,别听他们的。”
梁,不能写作“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