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了解自己又熟悉对方(彼:他人;对方)。
元 高文秀《渑池会》第三折:“但上阵要知己知彼,若相持千战千赢。”
①《成语辞海》 ②《汉语成语源流大词典》 ③《汉语成语大辞典》 ④《中国成语大辞典》 ⑤《商务成语大词典》 ⑥《远流活用成语辞典》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对付敌人,一定要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曲波《林海雪原》十一)
春秋时期,军事家孙武著书《兵法》,认为使敌人举国完整的屈服就是上策,出兵打破那个国家就要差一些。要善于运用计谋不战而屈人之兵,同时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百战百胜还不是最高明的,只有不通过战斗而使敌人屈服才高明。
“知己知彼”原作“知彼知己”。“知己知彼”是指除了解自己外,对于对方的情况也有透澈地了解及掌握,最早是使用在军事方面。在《孙子.谋攻》中就提到,能够确切了解敌我双方的优劣长短,掌握详细的情况,这样在每次的作战中,才能避免危险,而对于敌我双方其中一方的状况不了解,在作战时,就会互有胜负。如果都不了解对方和自己的情况,那这样的军队,在每次作战时,就会遭遇危险。后来“知己知彼”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指正确澈底地了解自己以及对手的实力。出现“知己知彼”的书证如元.刘敏中〈念奴娇.乌飞兔走〉词:“美景良辰,亲朋密友,有酒何妨醉。高歌一曲,二三知己知彼。”此处是指彼此相互了解而情谊深切的意思。演变到后来,“知己知彼”的使用范围已经从军事扩充到其他方面,如外交、商场上的竞争等,能够“知己知彼”,才能在重要的关键做出正确的决策。
对自己和对方都了解得很透彻
正确的了解自己,并能评估对方的实力。元.高文秀《渑池会.第三折》:“但上阵要知己知彼,若相持千战千赢。”《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二四回》:“好一个刘先锋,知己知彼,知进知退。”也作“知彼知己”。
法语 (expr. idiom.) connais ton adversaire et connais-toi toi-même, se connaître et connaître autrui
知己 : ①非常了解自己并情谊深切:知己话|士为知己者死。②彼此相知而情谊深切的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知己知彼,亦作“知彼知己”。对敌我双方的优劣短长均能透彻了解。语出《孙子·谋攻》:“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孟氏 注:“审知彼己强弱利害之势,虽百战实无危殆也。”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八:“ 郭仲晦 云,用兵以持重为贵,盖知彼知己,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此百战百胜之术也。” 毛泽东 《论持久战》八一:“但战争不是神物,仍是世间的一种必然运动,因此,《孙子》的规律,‘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仍是科学的真理。”
“知己知彼”,典源作“知彼知己”。“知彼知己”意谓正确澈底地了解自己以及对手的实力。语本《孙子.谋攻》。
己,不能写作“已”。
“知己知彼”与“了如指掌”有别:“知己知彼”侧重于形容了解双方;“了如指掌”侧重于形容了解一方。
百战不殆:每次作战都没有危险。殆,音ㄉㄞˋ,危险、不安。
一胜一负:即互有胜败,胜、负的机率各占一半。
元.刘敏中〈念奴娇.乌飞兔走〉词:“美景良辰,亲朋密友,有酒何妨醉。高歌一曲,二三知己知彼。”
元.高文秀《渑池会》第三折:“但上阵要知己知彼,若相持千战千赢。”
《三宝太监西洋记》第二四回:“猛然间想起夷女邪术之事,好一个刘先锋,知己知彼,知进知退,勒住马折转回来。”
《封神演义》第六三回:“殷郊曰:『知己知彼,此是兵家要诀。此行是也。』”
《三侠五义》第六○回:“贤弟虽如此说,马刚既有此心,他岂不加意防备呢?俗言『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岂可唐突?”
知彼知己
zhī bǐ zhī jǐ
犹“知己知彼”。见“知己知彼”条。《孙子.谋攻》:“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源)
清.吴乔《围炉诗话》卷四:“元微之极推重杜诗,而自不学杜,先得我心。知彼知己者,决不妄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