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网】-优秀的文字文化查询网站。
字典
  • 字典
  • 词典
  • 成语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当前位置:成语词典网 > 两败俱伤的意思
liǎng bài shāng

两败俱伤

成语两败俱伤的知识

● 两败俱伤的解释

败:失败。俱:全。斗争的双方都受到损伤。古时卞庄子要刺虎;馆竖子说;两只老虎正在争一牛;斗争结果;小虎会死;大虎会伤;然后刺杀伤虎而有杀二虎之名。后比喻因斗争;双方都受伤害。

● 两败俱伤的出处

宋 汪应辰《文定集 答梁子铺》:“东汉之君子必欲与小人为敌,终于两败俱伤,而国随以亡。”

● 两败俱伤收录于

①《成语辞海》 ②《汉语成语源流大词典》 ③《汉语成语大辞典》 ④《中国成语大辞典》 ⑤《商务成语大词典》 ⑥《远流活用成语辞典》

● 两败俱伤的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人等

● 两败俱伤的例句

这两种运动合起来便能够互收效益,分开来定要两败俱伤。(闻一多《文艺与爱国——纪念三月十八》)

● 两败俱伤的故事

战国时期,韩国和魏国打了一年多还不分胜负,秦惠王想出兵干涉,楚国使者陈轸给秦惠王讲卞庄子利用两虎相争必有一伤的道理,得到它们两败俱伤时一举打死两只老虎,劝秦惠王采取坐山观虎斗的计策,等待时机再消灭这两国。

● 两败俱伤的典故

“两败俱伤”是说双方争战,可能因此都受到损伤。这句话出自于《新五代史.卷三八.宦者传.论》。在传中,论及自古以来宦官的祸害远超过女色。因为宦官最亲近国君,在照顾日常生活起居中,有很多机会,可获得国君的信任,而让国君逐渐疏远忠良贤臣。于是国君慢慢地被宦官把持,祸害因而潜伏滋长,等到有一天国君发觉情形不对,终于想要重新信任忠臣来图谋改善。但是如果动作太慢,祸患必然加深;如果动作太猛,则宦官可能因此挟持国君。遇此状况,纵有圣贤明智之君臣,也难有所作为,最后还可能弄得双方都受到伤害。后来“两败俱伤”这句成语就从这里的原文“俱伤而两败”演变而出,用来比喻两者相争,俱受损伤。

● 两败俱伤的意思

争斗的双方都受到损失

倘若大人再要回护他三人,将来一定两败俱伤,于大人反为无益。——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

双方互相争斗,同受损害。《官场现形记.第四八回》:“倘若大人再要回护他三人,将来一定两败俱伤,于大人反为无益。”反两全其美

● 两败俱伤的释义

两者相争,俱受损伤。语本《新五代史.卷三八.宦者传.论》。

● 两败俱伤的辨形

俱,不能写作“具”。

● 两败俱伤的典源

《新五代史.卷三八.宦者传.论》


自古宦者乱人之国,其源深于女祸。女,色而已;宦者之害,非一端也。盖其用事也近而习,其为心也专而忍。能以小善中人之意,小信固人之心,使人主必信而亲之。待其已信,然后惧以祸福而把持之。虽有忠臣硕士列于朝廷,而人主以为去己疏远,不若起居饮食、前后左右之亲为可恃也。故前后左右者日益亲,则忠臣硕士日益疏,而人主之势日益孤。势孤,则惧祸之心日益切,而把持者1>日益牢。安危出其喜怒,祸患伏于帷闼2>,则向之所谓可恃者,乃所以为患也。患已深而觉之,欲与疏远之臣图左右之亲近,缓之则养祸而益深,急之则挟人主以为质3>,虽有圣智不能与谋,谋之而不可为,为之而不可成,至其甚,则俱伤而两败。故其大者亡国,其次亡身,而使奸豪得借以为资而起,至抉其种类,尽杀以快天下之心而后已。此前史所载宦者之祸常如此者,非一世也。

〔注解〕

把持者:指宦官。

帷闼:张帷之门,比喻近处。闼,音ㄊㄚˋ,门。

质:音ㄓˋ,用财物或人作为抵押。

● 两败俱伤的辨识

近义成语

鹬蚌相争

● 两败俱伤的书证

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二四.外郡.灵岩山》:“因山人争搆起见,两败俱伤。”

明.于慎行《谷山笔麈》卷五:“近世有一士夫,得人私书,奏而诘之,两败俱伤,为公论所薄。”

清.李渔《比目鱼》第二五出:“若教他无端马革将尸褁,倒不如早向蛟龙腹内藏。还思想,休使这前功尽弃,坐看他两败俱伤。”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一八.姑妄听之四》:“盖不忍其愤,急于一逞,未有不两败俱伤者。”

《官场现形记》第四八回:“倘若大人再要回护他三人,将来一定两败俱伤,于大人反为无益。”

● 两败俱伤参考词语

俱伤两败

ㄐㄩˋ ㄕㄤ ㄌㄧㄤˇ ㄅㄞˋ

jù shāng liǎng bài

即“两败俱伤”。见“两败俱伤”条。

宋.汪应辰〈答梁子辅书〉:“东汉之君子必欲与小人立敌,终于俱伤两败,而国随以亡。”

成语宝刀未老文字的意思
两败俱伤中字的意思:
基本字义俱jù(ㄐㄨˋ)⒈ 全,都:百废俱兴。声色俱厉。⒉ 一起;在一起:俱乐部。君与俱来。统一码俱字UNICODE编码U+4FF1,10进制:20465,UTF-32:00004FF1,UTF-8:E4BFB1。俱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查字典
成语两败俱伤图片
按成语首字母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