磊落:错落分明;引申指人洒脱不拘;直率开朗。指心地光明正大;胸怀坦白。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74卷:“譬如人光明磊落底便是好人,昏昧迷暗底便不是好人。”
①《成语辞海》 ②《汉语成语源流大词典》 ③《汉语成语大辞典》 ④《中国成语大辞典》 ⑤《商务成语大词典》 ⑥《远流活用成语辞典》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他为人光明磊落,在群众当中威信很高。
“磊落”是光明坦直的意思,“光明磊落”则是心地光明无私,胸怀坦荡。此语见用于《朱子语类》。朱熹是南宋的理学家,《朱子语类》这本书即记载他与门人弟子间的对话。有学生问他有关易经卦辞的问题:“《易经系辞》里说『卦有小大』,旧说是《易经》里的『大畜』、『小畜』、『大过』、『小过』四个卦,但就是只有这四卦吗?”朱熹回答:“应该是说凡是好的卦都可称为大,不好的卦都称为小,所谓『卦有小大』,就是卦有好有坏,就像人也有分好坏一样。光明磊落的人就是好人,昏庸诡诈的人就是坏人。”“磊落”即是指坦然宽大的样子。《晋书.卷一○五.石勒载记下》就有这样的用法:“大丈夫行事当礌(同『磊』)礌落落,如日月皎然。”“礌礌落落”指志向高远,胸怀坦然。朱熹用“光明磊落”形容心胸坦荡无私的人。后来“光明磊落”就一直沿用下来,形容心地无私,胸怀坦荡。
形容人的行为正直坦白,毫无隐私暖昧不可告人之处
每一个革命工作者,不都是应该具有太阳一样的光明磊落的胸怀吗?——《太阳的光辉》
形容心地坦荡清白无私。《朱子语类.卷七四.易.上系上》:“譬如人,光明磊落底便是好人,昏昧迷暗底便是不好人。”近正大光明反别有用心,偷偷摸摸,心怀叵测,暗室可欺
法语 (expr. idiom.) ouvert et franc
光明 : ①亮光:黑暗中的一线~。②明亮:这条街上的路灯,一个个都像通体~的水晶球。③比喻正义的或有希望的:~大道丨~的远景。④(胸襟)坦白;没有私心:~正大丨~磊落丨心地~。
磊落 : ①(心地)正大光明:光明~ㄧ~的胸怀。②〈书〉多而错杂的样子:山岳~ㄧ巨岩~,石径崎岖。
磊落,坦荡。“光明磊落”形容心地无私,胸怀坦荡。
语或出《朱子语类.卷七四.易.上系上》。
△“光明正大”
磊,不能写作“蕾”。
“光明磊落”和“光明正大”都含有“心地光明”的意思;都能用于人及其言行;有时可通用。但““光明磊落””偏重在人的精神品质;指胸怀坦白;“光明正大”偏重指人的行为正当、正派。
底:同“的”。
昏昧迷暗:昏庸诡诈。
“光明磊落”及“光明正大”都有坦然正当的意思。
“光明磊落”侧重于形容心胸坦荡;“光明正大”侧重于行事正当。
光明磊落 | 光明正大 | 例句 |
---|---|---|
○ | ㄨ | 我们的胸怀要∼,方能受人尊重。 |
ㄨ | ○ | 这可是∼的合法交易,绝非传闻中的黑市买卖。 |
《朱子语类.卷七四.易.上系上》:“譬如人,光明磊落底便是好人,昏昧迷暗底便是不好人。”(源)
《明史.卷二一九.张四维等列传》:“赞曰:『四维等当轴处中,颇滋物议。其时言路势张,恣为抨击。是非瞀乱,贤否混淆,群相敌仇,罔顾国是。诟谇日积,又乌足为定论乎。然谓光明磊落有大臣之节,则斯人亦不能无愧辞焉。』”
清.归庄〈与潘用微先生书〉:“大丈夫心事光明磊落,彼此各自信,亦交相信,纵使世人笑我识见不定,举动轻率,亦一听之而已。”
《聊斋志异.卷二.聂小倩》:“区区无他意,止以公子光明磊落,为天人所钦瞩。”
《儿女英雄传》第一七回:“报仇的这桩事,是桩光明磊落见得天地鬼神的事,何须这等狗盗鸡鸣遮遮掩掩?”
《三侠五义》第五四回:“可惜我展某时乖运蹇,未能遇害于光明磊落之场,竟自葬送在山贼强徒之手,乃展某之大不幸也。”
磊落光明
lěi luò guāng míng
即“光明磊落”。见“光明磊落”条。《明史.卷一八二.王恕等列传》:“赞曰:『……绸缪庶务,数进谠言,迹其居心行己,磊落光明,刚方鲠亮,有古大臣节概。』”
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初笔.卷六.王文端欲用药杀和珅》:“公一时忠愤激发,嫉恶若仇,容或偶为此语,揆其心术,仍不失为磊落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