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井里的青蛙。比喻见识不多的人。
庄周《庄子 秋水》:“子独不闻夫坎井之蛙乎?谓东海之鳖曰:‘吾乐与!’”
①《成语辞海》 ②《汉语成语源流大词典》 ③《汉语成语大辞典》 ④《中国成语大辞典》 ⑤《商务成语大词典》
偏正式;作宾语;比喻见识短浅的人
宇栋之内,燕雀不知天地之高也;坎井之蛙,不知江海之大。(汉 桓宽《盐铁论 复古》)
很久以前,一只生活在废井里从没有跳出井来的青蛙,有吃有喝,觉得很满足。一天他好奇问路过的海龟天有多大。海龟告诉他天是如何如何广阔,青蛙不能理解海龟所描述的,总认为天只不过井口那么大,海龟在骗他开心。
此处所列为“井底之蛙”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庄子是战国时的思想家,他所生活的时代,百姓饱受战火之苦,个人的生命在战争中就像蝼蚁般的脆弱,朝不保夕。庄子自觉无法改变现实环境的残酷无情,转而思考个人如何在动荡的世间安身立命。他用了许多天马行空,富于想像力的寓言,生动贴切的表达了他的中心思想。在〈秋水〉中,庄子生动地描述了河伯和北海的对话。秋天的时候,黄河河水高涨,河面宽广到甚至无法从这岸分辨对岸的牛马。河伯对此沾沾自喜,以为天下没有比黄河更壮观的景象了。但当河伯顺流东下,来到了北海,看到了一片没有边际的汪洋,比起自己居住的黄河不知大上了多少倍时,就对自己之前的无知和自傲感到惭愧不已。北海便对河伯说道:“没有办法跟住在井底的青蛙谈论海洋之大,这是因为受到所住环境的限制;无法跟夏天的虫子谈论冬天的冰霜,这是因为受到生存时间的限制;而无法跟鄙陋之人谈论真理之道,也是因为受限于他们的教育背景。人受到现实环境的限制是何等大啊!今日你看到了大海,才发现黄河的渺小,然而这看似没有际涯的海洋,在浩瀚无穷的天地之间,跟大仓库里的一粒米又有什么分别呢?”后来后来“井底之蛙”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见识浅薄的人。
亦作“埳井之蛙”。
浅井里的青蛙。《庄子.秋水》:“夫坎井之蛙乎,谓东海之鳖曰:『吾乐与!出跳梁乎井干之上。』”后比喻见识浅薄的人。《荀子.正论》:“坎井之蛙不可与语东海之乐。”
坎井 : 1.亦作"埳井"。废井;浅井。2.陷阱,井,通"阱"。喻艰难或险阻。
义参“井底之蛙”。见“井底之蛙”条。
此处所列为“井底之蛙”之典源,提供参考。
鼃:音ㄨㄚ,同“蛙”。
拘于虚:受到居住地方的限制。虚,指空间而言。
曲士:鄙陋之人。曲,音ㄑㄩ。
束于教:受到本身所学的束缚。
元.吴澂〈送何太虚北游序〉:“醯瓮之鸡,坎井之蛙,盖不知瓮外之天,井外之海为何如?”
井底之蛙
jǐng dǐ zhī w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