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天和地那样永远存在。常言时间很长;永远不变。(多指双方关系)。
先秦 李耳《老子》:“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①《成语辞海》 ②《汉语成语源流大词典》 ③《汉语成语大辞典》 ④《中国成语大辞典》 ⑤《商务成语大词典》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两人的关系
历尽磨难,艾克穆兰和他们的歌声仍然与我们同在,山高水远,地久天长。
此处所列为“天长地久”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楚国人,曾任周朝守藏室之史,后世以为道家始祖。着有《老子》一书,书中阐述道、德的意义,故又称《道德经》。全书五千多字,内容广泛,由养生修身,乃至治国用兵,均有极为精辟的论述,为先秦诸子中道家的代表著作。老子思想主张无为而治、天人合一、清静寡欲。在《老子》第七章中,提到天和地会永恒无穷的存在着。天地之所以能长久存在,是因为不为自己的生存而自然地运行着,所以能够永久长存。因此,有道的圣人遇事谦退无争,以众人事物为优先,把自己放在最后,反而能获得众人的爱戴,走在众人的前面;将自己置于度外,不以自身为意,所以能保全自身的生存,这是因为圣人能无私,所以可成就自己。老子认为“天地”是客观存在的自然,是“道”所生,并依“道”的规律而运行。此处老子赞美天地的长久不绝,同时以天道推及人道,希望人道能效法天道,切实仿效天地的无私无为,才能成就自身。后来原文中的“天长地久”被摘出,成为一句成语,用来形容时间的长久无止尽。
见“天长地久”
天长地久有尽时,此恨绵绵无绝期。——唐· 白居易《长恨歌》
泛指时间长远如天地般永远。北周.庾信〈周大将军上开府广饶公郑常墓志铭〉:“嗟陵谷之贸迁,徽猷之永远,地久天长,敢?贞石。”也作“天长地久”。
《地久天长》是由王小帅执导,王景春、咏梅、齐溪、杜江、王源主演的文艺片。
地久天长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形容人与人之间的友谊和情谊。出自于先秦·李耳《老子》。
义参“天长地久”。见“天长地久”条。
此处所列为“天长地久”之典源,提供参考。
北周.庾信〈周大将军上开府广饶公郑常墓志铭〉:“嗟陵谷之贸迁,徽猷之永远,地久天长,敢?贞石。”
明.高启〈木兰花慢.正春来梦好〉词:“虚言地久天长,回首已斜阳。算只为当年,多些欢乐,少个思量。”
天长地久
tiān cháng dì ji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