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翼翼:恭敬慎重的样子。
《诗经 大雅 大明》:“维此文王,小心翼翼。”
①《成语辞海》 ②《汉语成语源流大词典》 ③《汉语成语大辞典》 ④《中国成语大辞典》 ⑤《商务成语大词典》 ⑥《远流活用成语辞典》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人的举动
母亲小心翼翼地起床做饭,心里欣喜地想,让儿子多睡一会,不要惊醒他。 ★冯德英《迎春花》第二章
北宋初年,校书郎贾黄中为官清廉正直,而且十分爱护老百姓。他任宣州太守时用自家的米救活上千的灾民。他发现价值连城的宝物,立即上交给宋太宗,受到宋太宗的嘉奖。宋太宗安排他去外地任职时告诫他做事小心翼翼,但不能过分。
《诗经》是现存最早的诗歌总集,非一时一地一人之作,主要是采集从周初至春秋中叶的歌谣作品和宗庙乐章而成,共三百零五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为文学诗歌总集之祖。〈大雅.大明〉篇是在歌颂周文王,他非常的恭敬谨慎,以虔敬的心和美好的德行来事奉上帝,因此得到了许多的福禄。行动举止中,不违背应有的德行,他的美德因此彰显,四方的诸侯国都来归附。典源又见《诗经.大雅.烝民》。内容则是表述仲山甫的德行,小心恭谨,效法古训,具有良好的仪容风度。因此天子赋予他重责大任,颁布命令于四方。后来诗中的“小心翼翼”演变为成语,用来形容举止十分谨慎,不敢懈怠疏忽。
本是虔诚,庄严的意思,现在用来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小心翼翼蹑手蹑脚地往前走
非常谨慎,不敢疏忽。《诗经.大雅.大明》:“维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怀多福。”《隋书.卷五七.薛道衡传》:“左右绝谄谀之路,缙绅无势力之门,小心翼翼,敬事于天地,终日干干,诫慎于亢极。”也作“翼翼小心”。近谨小慎微,兢兢业业,战战兢兢反粗心大意
德语 Gewissenhaftigkeit (S), sorgfältig (Adj)
法语 avec précaution
形容举止十分谨慎,不敢懈怠疏忽。 语出《诗经.大雅.大明》。
翼,不能写作“冀”。
“小心翼翼”和“战战兢兢”;都具有“小心谨慎”的意思;但“小心翼翼”含有崇敬的意思;“战战兢兢”含有害怕的意思。
维:语气词,无义。
文王:指周文王。姓姬名昌,生卒年不详。商纣时为西伯,建国于岐山之下,积善行仁,政化大行,因崇侯虎向纣王进谗言,而被囚于羑里,后得释归。益行仁政,天下诸侯多归从,子武王有天下后,追尊为文王。
昭事:以明德事奉上帝。
聿怀多福:得到了许多的福禄。聿,音ㄩˋ,发语词,无义。
厥德:德行。厥,语助词,无义。
回:邪也。
方国:四方诸侯之国。
《诗经.大雅.大明》:“维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怀多福。”(源)
《诗经.大雅.烝民》:“仲山甫之德,柔嘉维则。令仪令色,小心翼翼。”(源)
《管子.弟子职》:“先生施教,弟子是则。……夙兴夜寐,衣带必饰,朝益暮习,小心翼翼。一此不解,是谓学则。”
《宋书.卷五三.张茂度等列传》:“史臣曰:『……是以小心翼翼,可祗事于上帝,啬夫喋喋,终不离于虎圈。』”
宋.司马光〈请建储副或进用宗室第一状〉:“臣窃惟陛下天性纯孝,振古无伦,事无大小,关于祖宗者,未尝不勤身苦体,小心翼翼以奉承之。”
《封神演义》第二九回:“媲美文王德,巍然甲众侯。际遇昏君时,小心翼翼求。”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九回:“看见贾冲伺候老人家,一向小心翼翼;若得他在路上招呼,自己可少烦了多少心。”
翼翼小心
yì yì xiǎo xīn
即“小心翼翼”。见“小心翼翼”条。汉.赵晔《吴越春秋.卷一○.句践归国外传》:“越王是日立政,翼翼小心,出不敢奢,入不敢侈。”
明.张凤翼《灌园记》第一○出:“你须知翼翼小心,休辞惮晨兴夜寝,为人役服劳奉承,休只管饥餐渴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