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摇:摇晃;动摇不稳的样子;欲:将要;坠:掉下来。摇摇晃晃;即将掉下来。形容很不稳定;就要掉下来;或比喻就要垮台或崩溃。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04回:“众视之,见其色昏暗,摇摇欲坠。”
①《成语辞海》 ②《汉语成语源流大词典》 ③《汉语成语大辞典》 ④《中国成语大辞典》 ⑤《商务成语大词典》 ⑥《远流活用成语辞典》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战士们靠近边缘向下一看,头晕目眩,觉得眼前的大岩来回晃动,自己的身体摇摇欲坠。(曲波《林海雪原》二七)
摇摇,是摇动不稳的样子,如《大戴礼记.武王践阼》︰“若风将至,必先摇摇。”是形容物体摇动的样子。而在《意林》卷一引《太公金匮》︰“黄帝云︰『予在民上,摇摇恐夕不至朝。』”则引申有动摇危惧的意思。用“欲坠”加强其语意,“摇摇欲坠”有东西快要掉下来,很危险的意思。如在所引典源《三国演义》第一○四回中,诸葛亮自知大限将至,但壮志未酬,希望天假以年,能让他完成先主刘备所托。古人认为,人的生命由天上的星宿决定,如果人死了,天上的星宿也会坠落。诸葛亮观察星象,指出一颗星星,称是自己的将星,众人观看时,发现这颗星星犹如病重的诸葛亮一样,光泽黯淡,好像快要掉了下来。“摇摇欲坠”这句成语就是用来形容就要掉下来或就要垮台的样子。
形容非常危险,快要倒塌或掉下来
摇摇晃晃得快要倒下来。形容岌岌可危,甚不稳固。《三国演义.第一○四回》:“是夜孔明令人扶出,仰观北斗,摇指一星曰:『此吾之将星也。』众视之:见其色昏暗,摇摇欲坠。”或比喻地位不稳,就要垮台。如:“因内战迭起,致使政局摇摇欲坠。”近风雨飘摇,岌岌可危,摇摇欲倒,危如累卵反岿然不动,坚不可摧,安如磐石,稳如泰山
摇摇晃晃得快要倒下来。形容就要掉下来或就要垮台的样子。
语或出《三国演义》第一○四回。
△“岌岌可危”
摇,不能写作“谣”或“遥”。
见“岌岌可危”(459页)、“风雨飘摇”(311页)。
孔明:诸葛亮(西元181∼234),字孔明,三国蜀汉琅琊郡阳都人。避乱荆州,刘备三访其庐乃出。为人足智多谋,忠心耿耿。曾败曹操于赤壁,佐定益州,使蜀与魏、吴成鼎足之势。刘备殁,辅助后主刘禅,封武乡侯。志在攻魏以复中原,乃东和孙权,南平孟获,与魏长期争战,后鞠躬尽瘁,卒于军中,谥号忠武。着有《诸葛武侯集》。
北斗:星座名。共有七星,因在北方,聚成斗形,故称为“北斗”。
将星:将帅的星宿。
《三国演义》第一○四回:“众视之:见其色昏暗,摇摇欲坠。”(源)
清.纳兰性德〈如梦令.万帐穹庐人醉〉词:“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
清.毛祥麟《墨余录.卷二.甲子冬闱赴金陵书见》:“至伪殿后,一片瓦砾,賸有败屋危墙,皆摇摇欲坠,遂不遍历其境。”
摇摇欲堕
yáo yáo yù duò
犹“摇摇欲坠”。见“摇摇欲坠”条。明.袁宏道〈安乡县重修琴堂记〉:“侯莅事之二年,田野辟,讼狱平,耕者有畦,居者有庐,百姓乐乐利利。然所欲兴无不举者,而莅民之堂殊朽蠹,每风雨至,摇摇焉如欲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