钧:古代重量单位;约等于现在三十斤。千万斤的重量吊在一根头发上;比喻情况万分危急。
东汉 班固《汉书 枚乘传》:“夫以一缕之任,系千钧之重,上悬无极之高,下垂不测之渊,虽甚愚之人,犹知哀其将绝也。”
①《成语辞海》 ②《汉语成语源流大词典》 ③《汉语成语大辞典》 ④《中国成语大辞典》 ⑤《商务成语大词典》 ⑥《远流活用成语辞典》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比喻情况万分危急
际兹一发千钧,全国国民宜各立所志,各尽所能,各抒己见。(鲁迅《二心集 沉滓的泛起》)
韩愈,字退之,唐朝邓州南阳人,是当时的大文豪,主张文以载道之说,以复古为革命,用散文代替骈文,影响当时及后代非常大,所以有文起八代之衰之功劳,他很反对佛教,唐宪宗派使者要去迎接佛骨入朝,他上表谏阻,得罪了皇帝,被贬到潮州去当刺史的官,他在潮州结识了一个老和尚,这位和尚聪明达理,和韩愈很谈得来,而韩愈在潮州又很少朋友,所以和这位和尚往来比较密切,因而外间的人都传说韩愈也相信佛教了。
他的朋友孟郊(几道),当时做着尚书,是最信奉佛教的。也为了得罪宪宗皇帝被贬谪到吉州去。到了吉州后,他也听到人们的传说,说韩愈已经信起佛来,他有点疑惑,因为他知道韩愈是反对信仰最力的人,为此,他特地写了一封信去问韩愈。
韩愈接到孟几道的信后,知道他与和尚往来,才引起别人发生了误会,马上回信向孟几道加以解释。而且,韩愈对当时在朝的一班大臣们,信奉佛教,不守儒道,一味拿迷信来蛊惑皇帝,大大加以评击。他对皇帝疏远贤人,使儒道坠落,颇为愤慨。信中有这样的话:“百孔千疮,随乱随失,共危如一发引千钧……”
这是比喻一件事情,到了极危险的地步,好像一根头发,系着一千斤重的东西。现在一般人凡是遇到最危险的事情,往往就拿这句话来形容。
这则成语见韩愈给孟尚书书,有:“共危如一发引千钧,绵绵延延,洼以微灭。”之句。
此处所列为“千钧一发”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千钧一发”原作“发引千钧”。典源本于《列子.仲尼》。中山公子牟,是魏国公室的公子,爱好与贤人交游,不管国事,他很推崇赵国人公孙龙的学说。乐正子舆知道后,对着公子牟嘲笑公孙龙说:“公孙龙言辞荒诞,善于诡辩,像他说的发引千钧、白马非马等言论,根本是违背客观规律的谬论!”公子牟听了反驳乐正子舆说:“智者的话,本来就不是愚者所能了解的,你说那些言论不合理,其实是因为你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就拿『发引千钧』来说,一根头发之所以可以系着千钧重物,这是因为头发承受力量均衡的原因。』”以一根细发丝,拉引千钧之重物,在一般人的看法,本来就是随时会断,《列子》此处所说的“发引千钧,势至等”是一种逻辑推论,并不影响“发引千钧”代表危险状况的原义,所以在《汉书.卷五一.贾邹枚路传.枚乘》里,“夫以一缕之任,系千钧之重”,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拿一根细线系着千钧的重物;另外在唐.韩愈〈与孟尚书书〉中,“其危如一发引千钧”,这句话的意思是:情势的危急,就像是在一根头发上,挂着千钧重的东西一样。这两处的说法都是危险的意思后来“千钧一发”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非常危险。“千钧一发”较早的书证如宋.李曾伯〈水龙吟.吾皇神武中兴〉词:“中流孤艇,千钧一发,老夫何有?”
一根头发吊着千钧重物。比喻情况万分危急。也说“千钧一发”
用一根头发绑住千钧重的东西。语本《汉书.卷五一.枚乘传》:“夫以一缕之任系千钧之重,上县无极之高,下垂不测之渊,虽甚愚之人犹知哀其将绝也。”比喻情况十分危急。《孽海花.第二九回》:“现在和议的事一发千钧,在他国内,私行捕禁,虽说行馆有治外法权,万一漏了些消息,连累和议,不是玩的!”也作“千钧一发”。近危如累卵反安如泰山
一发千钧:成语
一发千钧:中国象棋残局
一发千钧,汉语成语,危险得好像千钧重量吊在一根头发上。比喻情况万分危急。出自《汉书·枚乘传》。
义参“千钧一发”。见“千钧一发”条。
钧,不能写作“钓”或“钩”。
此处所列为“千钧一发”之典源,提供参考。
典故或见于《汉书.卷五一.贾邹枚路传.枚乘》。
引:拉。
千钧:极言其重。钧,量词,古代计算重量的单位,三十斤为一钧。
势至等:力量一样大。
《孽海花》第二九回:“现在和议的事,一发千钧,在他国内,私行捕禁,虽说行馆有治外法权,万一漏了些消息,连累和议,不是玩的!”
千钧一发
qiān jūn yī fǎ (变) qiān jūn yì f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