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法出一门”。
《金史·高德基传》:“有犯罪当死者,宰相欲从末减。德基曰:‘法无二门,失出犹失入也。’不从。”
①《成语辞海》 ②《汉语成语源流大词典》 ③《汉语成语大辞典》
作谓语、定语;用于政策等
此处所列为“不二法门”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不二,不是两个极端,也就是唯一,绝对的。法门,指修行者所从入的门径。不二法门,就是到达绝对真理的方法。在《维摩诘所说经.卷中》叙述众菩萨阐述各自对“入不二法门”的见解,最后大家问文殊师利菩萨的看法,文殊菩萨认为“不二法门”就是不可用言语说明的,无法用意念去体会的,无法问答的。后来文殊菩萨转问维摩诘的意见,维摩诘默然,一句话不说。文殊菩萨看了有所体会地说:“善哉!善哉!原来真正的不二法门是不需要文字语言来形容的。”后来“不二法门”成为一句成语,除佛经原有意思外,经常是用来指唯一的方法或途径。
见"法出一门"。
二门 : (较大的院落等)大门里面的一道总的门。
义参“不二法门”。见“不二法门”条。
此处所列为“不二法门”之典源,提供参考。
示:开示。
识:知道、了解。
不二:指不是两个极端。
法门:指修行入道的门径。
文殊师利:佛教菩萨名,生卒年不详,简称为“文殊”。象征佛陀智慧的菩萨,和观音、地藏、普贤并称四大菩萨。相传山西五台山是文殊师利的道场。
维摩诘:僧人,生卒年不详。维摩诘为胡语的音译。意译为“净名”、“无垢称”。为《维摩诘经》的主角。
元.王恽〈上世祖皇帝论政事书〉:“迄今条格通行,议拟参而用之,与百姓更始,如是则法无二门,轻重适当。”
不二法门
bù èr fǎ mén (变) bú èr fǎ mé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