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心:指攫取名利、地位、地盘等的欲望;勃勃:旺盛的样子。形容野心很大。
清 陈天华《狮子吼》:“这一位大帝野心勃勃,就想把世界各国尽归他的字下。”
①《成语辞海》 ②《汉语成语源流大词典》 ③《汉语成语大辞典》 ④《中国成语大辞典》 ⑤《商务成语大词典》 ⑥《远流活用成语辞典》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济度野心勃勃地说大话:“我要斩草除根,拿下厦门,踏平他的巢穴!”(华而实《汉衣冠》七)
“野心勃勃”系由“野心”及“勃勃”二语组合而成。
“野心”见于《左传.宣公四年》。据载,春秋楚国令尹司马子文为若敖氏的后代,其弟子良之子越椒刚出生,子文认为越椒长得像熊虎,声音似豺狼,不杀了他一定会使若敖氏灭亡。更举俗谚说:“狼子野心。”豺狼与生俱来的兽性,虽从小训练仍难以驯服,越椒就是只狼,怎么可以养育他呢!后来“野心”则引申为对名利权势的非分用心,如《淮南子.主术》:“故有野心者,不可借便势;有愚质者,不可与利器。”“勃勃”见于《淮南子.时则》,文章中提及政令法度应配合天地四时,顺天而行。法令制度的运行,要权衡轻重缓急,恰当的平衡人民收入,以接济穷困的人,如此一来,政情必是“勃勃扬扬”,旺盛清和,仁德施行,万物生长茂盛、五谷丰饶,国家昌盛富足。后来这两个词语被合用成“野心勃勃”,用来形容狂妄非分之心或企图。
∶对领土、权力或名利有巨大而非分的欲望的
一个野心勃勃的政客
形容狂妄非分之心或远大的企图。《狮子吼.第一回》:“这一位大帝野心勃勃,就想把世界各国尽归他的宇下。”
德语 von Machgier bessen sein
野心 : 指对权势名利等过分的贪欲:野心勃勃|故有野心者不可便借势。
勃勃 : 旺盛的样子;强烈的样子:兴致勃勃|野心勃勃。
“野心”,山野中野兽之心。比喻心性放纵,难以制服。语出《左传.宣公四年》。“勃勃”,旺盛的样子。语出《淮南子.时则》。“野心勃勃”形容狂妄非分之心或企图。
勃,不能写作“渤”或“博”。
“野心勃勃”与“狼子野心”;都有狂想的欲望的意思。但“狼子野心”偏重于本性凶残;还有“用心狠毒”的意思;“野心勃勃”仅仅指“欲望的强烈。”
畜:音ㄒㄩˋ,养育。
吊而不责:慰问而不责备。
㪍㪍阳阳:旺盛清和的样子。㪍㪍,同“勃勃”。
明:光明。
清.江瑔〈丘仓海传〉:“日人野心勃勃,久垂涎此地,彼讵能恝然置之乎!”
《狮子吼》第一回:“这一位大帝野心勃勃,就想把世界各国尽归他的宇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