釜,锅。打破饭锅,沉掉渡船。表示决一死战。
《孙子 九地》:“焚舟破釜,若驱羊而往。”《史记 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①《成语辞海》 ②《汉语成语源流大词典》 ③《汉语成语大辞典》 ④《中国成语大辞典》
作谓语、宾语、状语;用于做事的决心
欲令诸师毕渡,沉舟破釜,为不返之计。★清·黄宗羲《移史馆熊公雨殷行状》
此处所列为“破釜沉舟”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史记.卷七.项羽本纪》记载秦朝末年,群雄起义反秦,秦将章邯率兵攻赵,以重兵围攻巨鹿。楚怀王派宋义、项羽救赵,但宋义却停兵不进。项羽杀了宋义取得军权后,派遣二万兵将渡过漳水,救援巨鹿。之后,赵将陈余又请求项羽派更多兵力支援,项羽于是带领全部的军队渡河,然后将渡河的船弄沉,打破煮饭的锅子,烧掉驻扎的营地,并只带三天干粮,以示必死之决心,不做撤退的打算。经过九次大战,终于打败秦军。这即是历史上有名的“巨鹿之战”,项羽为使士卒拚死战斗,渡河之后,即将渡船弄沉,把釜甑打破,以断绝士兵后退的念头。后来“破釜沉舟”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形容做事果决,义无反顾。
义参“破釜沉舟”。见“破釜沉舟”条。
此处所列为“破釜沉舟”之典源,提供参考。
陈余:秦大梁人,生卒年不详。与张耳为刎颈之交,秦灭魏,为里监门。陈胜起兵,与张耳立陈人武臣为赵王而同事之,赵王立余为代王。后耳降汉,与韩信破赵,余亦遭斩杀。
项羽:项籍(西元前232∼前202),字羽,秦末下相人。力能扛鼎,才气过人,与叔父项梁起兵吴中,梁败死,籍继为将,大破秦军,自立为西楚霸王,与刘邦争天下,战无不利,但垓下一战,楚军瓦解,项籍自刎于乌江。
悉:全部。
釜甑:两种古代的烹饪器具。釜,即今之铁锅。甑,音ㄗㄥˋ,煮东西用的瓦器。
明.张煌言〈上行在陈南北机宜疏〉:“臣念上游父老夹道遮留,奋不顾身,沈(沉)舟破釜,与虏转战两旬,终以援绝势孤,遂至溃败。”
明.朱鼎《玉镜台记》第二一出:“啮雪餐风,沈(沉)舟破釜,敢辞金革苦。”
破釜沉舟
pò fǔ chén zhō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