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连接;篇、牍:古代写字用的竹筒和木板;累:重叠、堆积。指采用过多的篇幅叙述一件事。形容文辞冗长。
《隋书 李谔传》:“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
①《成语辞海》 ②《汉语成语源流大词典》 ③《汉语成语大辞典》 ④《中国成语大辞典》 ⑤《商务成语大词典》 ⑥《远流活用成语辞典》
联合式;作定语、状语;含贬义
他写的文章总是连篇累牍,大家都不爱看。
隋文帝时治书侍御史李谔看到六朝以来的文章华而不实,决定上书隋文帝通过行政手段来改变文风。李谔的《请正文体书》深得隋文帝的赞许,就发布政令不许天下文人用连篇累牍去吟咏风花雪月,要做到就事论事,言之有据。
据《隋书.卷六六.李谔列传》载,李谔是隋代著名的文人,十分受到隋文帝的重用,被授与治书侍御史的官职,又被封为南和伯。他为人正直,通达时务,很受众人的推崇。他的学问和口才都很好,对任何时事不满就写文章上书皇帝,表达自己的意见,文帝几乎都会接纳。李谔看到当时人所写的文章,多半承袭六朝的风格,词藻虽华丽,但内容却十分空洞。于是上书皇帝,说明这种情况的严重性,古时候风行教化,人人知书达礼,写的文章都能表达美德与大道。但是到了后来,礼教渐渐衰落,为文不再注重道理,只知计较字词的运用,内容也不外乎是形容风花雪月。李谔认为这种风气对社会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应该立即矫正。文中用“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等句,说明六朝以来的文学,每每篇幅冗长,但内容却很空洞,题材多属咏物,文章尽是词藻的堆砌而已。“连篇累牍”这句成语就用来形容文章篇幅冗长。
牍:古代写字用的竹、木简。形容文字冗长罗嗦
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隋书·李谔传》
写字用的竹简、木片串连堆积在一起。形容篇幅过多,文词冗长。《隋书.卷六六.李谔传》:“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明.汤显袓《还魂记.第六出》:“他归朝燕,黄金累千。一言掷地,万岁諠天,则俺连篇累牍无人见。”也作“累牍连篇”、“连篇累幅”、“连章累牍”。反片纸只字,片言只语
连篇 : ①(文字)一篇接一篇:~累牍。②充满整个篇幅:白字~。
累牍 : 1.形容文字众多。
牍,古代用以书写文字的木片。“连篇累牍”指写字用的竹简、木片编串堆积在一起。形容文章篇幅冗长。
语出《隋书.卷六六.李谔列传》。
△“长篇大论”
篇,不能写作“遍”;牍,不能写作“读”。
积案:堆满几案。案,长桌。
“连篇累牍”及“长篇大论”都可用来形容文章篇幅极长。
“连篇累牍”侧重于言词多余,不够精简;“长篇大论”泛指篇幅很长。
连篇累牍 | 长篇大论 | 例句 |
---|---|---|
○ | ㄨ | 那种∼,不停地重复同一论调的文章,自然容易引起读者的厌烦。 |
ㄨ | ○ | 他这报告∼的,一时之间看不完。 |
《隋书.卷六六.李谔列传》:“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源)
《朱子语类.卷八三.春秋.经》:“后来张文潜深取之,故其所着虽连篇累牍,不过只是这一意。”
宋.严羽《沧浪诗话.诗法》:“学诗有三节:其初不识好恶,连篇累牍,肆笔而成。”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四:“至本朝,则诗与歌词,连篇累牍,推为群芳之首。”
明.汤显祖《还魂记》第六出:“他归朝燕,黄金累千,一言掷地,万岁諠天,则俺连篇累牍无人见!”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回:“这词章之中,艳体诗又占了一大半,再看那署的款,却都是连篇累牍,犹如徽号一般的别号。”
盈篇累牍
yíng piān lěi dú
犹“连篇累牍”。见“连篇累牍”条。清.李渔〈与沈亮臣书〉:“自来说贫者盈篇累牍,总不出『饥寒』二字。”
累牍连篇
lěi dú lián piān
即“连篇累牍”。见“连篇累牍”条。《宋史.卷一五六.选举志》:“寸晷之下,唯务贪多,累牍连篇,何由精妙?”
明.王玉峰《焚香记》第一五出:“累牍连篇,功名岂偶然;半生偃蹇,今朝始透关。”
连篇累册
lián piān lěi cè
犹“连篇累牍”。见“连篇累牍”条。明.都穆《南濠诗话》:“世人作诗以敏捷为奇,以连篇累册为富,非知诗者也。”
连篇累帙
lián piān lěi zhì
犹“连篇累牍”。见“连篇累牍”条。明.李东阳〈明故资善大夫黎公先生行状〉:“楷法遒整,自习业至公牍,连篇累帙,多不可纪数。”
连篇累帧
lián piān lěi zhèng
犹“连篇累牍”。见“连篇累牍”条。清.周亮工〈重阳后二日得萧伯玉许介寿两家日记喜其三数行一则易于作辍遂尽数叶〉诗:“连篇累帧真难竟,引睡能消字几行。”
连篇累幅
lián piān lěi fú
犹“连篇累牍”。见“连篇累牍”条。明.汪砢玉《珊瑚网.卷一一.张居贞与袁子英诗手稿》:“用笔遣意,疾徐顿挫,浓纤间出,故虽连篇累幅,不厌其多。”
清.汤斌〈江南镇江府海防同知冉渠吴公墓志铭〉:“偶尔撰述,信笔抒写,连篇絫(累)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