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又;且。有些相信;又有些怀疑。形容对事物的看法处于犹豫不决的状态。
唐 李华《吊古战场文》:“其存其没,家莫闻之;人或有言,将信将疑。”
①《成语辞海》 ②《汉语成语源流大词典》 ③《汉语成语大辞典》 ④《中国成语大辞典》 ⑤《商务成语大词典》 ⑥《远流活用成语辞典》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无法轻易相信的事情
荣禄对他是持着戒心的,所以这番愤激之言,在将信将疑之间。(高阳《清宫外史》上册)
〈吊古战场文〉是唐代文学家李华凭吊古战场所写,描写古战场的悲凉景象,遥想当年战事的惨烈以及人民因战争所受到的苦难。所描述的虽是古代战事,其实是以古鉴今,因有“秦欤?汉欤?将近代欤?”之问。最后写到战士家属的悲哀,他们对战场上的子弟是生是死茫然不知,对任何传来消息也是将信将疑,不辨真伪。“将信将疑”这个成语出在此处,与“半信半疑”、“半疑半信”义同,可以通用,如《红楼梦》第一○一回:“大了道:『奶奶大喜!这一签巧得很。……』一面说,一面抄了个签经交与丫头。凤姐也半信半疑的。”
信疑参半,举棋不定,多半是怀疑的成分大于相信
半信半疑,难以断定真伪。唐.李华〈吊古战场文〉:“其存其殁,家莫闻知,人或有言,将信将疑。”《儿女英雄传.第一○回》:“大家听了,将信将疑,面面相觑。”近半信半疑,疑信参半反信而有征
将,又、且。“将信将疑”表示又有点相信,又有点疑惑。形容对事情的真假,无法明确判断。语出唐.李华〈吊古战场文〉。
“半信不信”
疑,不能写作“颖”。
“将信将疑”和“半信半疑”;都是“有些相信又有些疑虑”的意思。常可通用。“将信将疑”多用于书面语;其中“信”和“疑”的比例谁多谁少不确定;“半信半疑”常用于口语;表示相信和怀疑的比例各占一半。
没:音ㄇㄛˋ,死。通“殁”。
唐.李华〈吊古战场文〉:“其存其没,家莫闻知。人或有言,将信将疑。”(源)
宋.文天祥〈出真州诗序〉:“制使欲杀我,苗守不能芘,将信将疑,而怜之之意多也。”
明.沈鲸《双珠记》第四五出:“这健儿回话:『婆婆母亲都在那里。虽如此,孩儿不识面貌,将信将疑。』”
《醒世恒言.卷二八.吴衙内邻舟赴约》:“送匾者云:『今科状元合是汝子潘遇。因做了欺心之事,天帝命削去前程,另换一人也。』潘朗惊醒,将信将疑。”
《醒世姻缘传》第六二回:“张茂实不曾娶智姐过门的时候,狄希陈时常与张茂实取笑,说与智姐常常苟且。虽是相戏,也未免说得张茂实将信将疑。”
《红楼梦》第一○二回:“众人将信将疑,且等不见响动再说。”
《镜花缘》第四四回:“如海外各书,都曾看过,因事涉虚渺,将信将疑。”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回:“张百万此时将信将疑,便留那骗子在家住下。”
半信半疑
bàn xìn bàn yí
犹“将信将疑”。见“将信将疑”条。明.杨慎《洞天玄记》第二折:“师傅苦劝弟子回头,弟子半信半疑。若是形山好景,惟恐不实。”
《红楼梦》第一○一回:“大了道:『奶奶大喜!这一签巧得很。……』一面说,一面抄了个签经交与丫头。凤姐也半信半疑的。”
半疑半信
bàn yí bàn xìn
犹“将信将疑”。见“将信将疑”条。唐.元稹〈古筑城曲五解〉其四:“因兹请休和,虏往骑来过。半疑兼半信,筑城犹嵯峨。”
《续孽海花》第五四回:“那二人听了,也有些半疑半信的样子。”
疑信参半
yí xìn cān bàn
犹“将信将疑”。见“将信将疑”条。宋.魏了翁〈江陵别安抚书〉:“少之时,有言人之簠簋不饰者,辄咎其诬人。迨稍涉世,疑信参半,今则信其有是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