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差异。大体相同;稍有差异。
庄周《庄子 天下》:“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
②《汉语成语源流大词典》 ③《汉语成语大辞典》 ④《中国成语大辞典》 ⑤《商务成语大词典》 ⑥《远流活用成语辞典》
联合式;作谓语;用于比较
现在许多武打影片,其内容都是大同小异。
“大同小异”的典源本于《庄子.天下》篇提到惠施的一段话。惠施是战国名家的代表人物,名家就是逻辑学家,他们的学说很计较逻辑的是非,这一点和庄子超脱逍遥的见解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庄子常借惠子的见解来作反例。〈天下〉篇引用惠子这一段话的大意是这样的:惠施知识虽然很广博,读过很多书,但也因此,所知道的道理驳杂,发表的见解也有所不妥。例如他曾分析物的大小同异的观念:“最大的标准是无法再找出更大的空间了,我们可以称它为“大一”;最小的标准是无法再找出更小的空间了,我们可以称它为“小一”。但是这二者是可以互换的。例如“无厚”,既然没有厚度,应该很小,但我也可以说它像千里一样地大。再例如天高地卑,我也可以说天如地卑;山高泽低,我也可以说山如泽低;日正当中,我也可以说日正西斜;物刚出生,我也可以说物刚死亡。可见万物之间,如果从“异”的角度看,大部分同,却存在有些不同,我们可以称这种情形为“小同异”;如果从“同”的角度看,万物是全同全异的,我们可以称这种情形为“大同异”。我们既可以说南方距离无穷远,却也可以说南方近在眼前。假如我们今日来到越国,也可以说是昨天就到了。为什么会如此?正是时空是连环的。于是我可以随意地说天下的中央就在燕国之北,或在越国之南。如果能这样去观察万物,自然可以知道万物的大小同异无别,天和地也是一体无差别的。”在这段话中,原文的“大同而与小同异”,指的就是大部分同而小部分异,演变成“大同小异”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事物略有差异,但大体相同。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大部分相同,小部分略有差异
大体相同,但略有差异。《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四回》:“说的是侯统领一个,其实如今做官的人,无非与侯统领大同小异罢了。”反天悬地隔,天差地别,天壤之别,绝不相同,迥然不同
大同 : 儒家在《礼记·礼运》中提出的一种理想社会。其特征为“天下为公”,即天下不是一人之天下,而是众人之天下,反对君主专制。表现在民众道德水平高,和睦相处,没有罪恶,社会安定。这种思想对以后进步思想家、社会改革家有一定启发,康有为、孙中山等都曾受过“大同”思想的影响。
小异 : 1.稍微不同。2.指细微不同处。3.微有特异。
形容事物略有差异,但大体相同。语本《庄子.天下》。
“学富五车”
异;上边是“巳”;不是“己”。
与“同中有异”有别:“大同小异”通常意在强调“同”的一面;“同中有异”强调“异”的一面。
毕:全部。
《洛阳伽蓝记.卷五.城北》:“西胡风俗,大同小异,不能具录。”
《朱子语类.卷三九.论语.先进篇上》:“三子皆意思大同小异:求赐则微见其意,子路则全体发在外,闵子则又全不外见,然此意思亦自在。”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一一.杜少陵六》:“《缃素杂记》、《学林新编》,二家辨证乘槎事,大同小异。”
宋.吴幵《优古堂诗话.日月跳踯》:“又〈答胡灵之〉诗序云『日月跳踯,于今行二十年矣』,几与退之『日月如跳丸』大同小异也。”
《醒世姻缘传》第二六回:“他凡百干出来事,都与这大同小异,不甚相远。”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四回:“说的是侯统领一个,其实如今做官的人,无非与侯统领大同小异罢了。”
小异大同
xiǎo yì dà tóng
犹“大同小异”。见“大同小异”条。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檄移》:“符契,意用小异,而体义大同,与檄参伍,故不重论也。”
唐.刘知几《史通.卷三.书志》:“如斯变革,不可胜计,或名非而物是,或小异而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