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不同的;曲:曲调;工:工巧;精致。不同的曲调;却同样的美妙。比喻事物的内容或形式虽然不一样;但却是同样的出色。也比喻不同的做法;收到同样好的效果。也作“同工异曲。”
唐 韩愈《进学解》:“子云相如,同工异曲。”
①《成语辞海》 ②《汉语成语源流大词典》 ③《汉语成语大辞典》 ④《中国成语大辞典》 ⑤《商务成语大词典》 ⑥《远流活用成语辞典》
联合式;作定语、宾语;含褒义
至诚虽是个小弟弟,又是个“书朋友,他的观察力和记忆力却骎骎乎与大哥异曲同工。(朱自清《序叶氏兄弟的第二个集子》)
西汉时期有名文学家司马相如和扬雄都是以词赋见长,司马相如是汉景帝时期的人,作品有《子虚赋》《上林赋》,辞藻华丽;扬雄是汉成帝时人,作品有《甘泉赋》《河东赋》,主张修政。唐朝文学家韩愈评价说“子云相如,同工异曲。”
“异曲同工”原作“同工异曲”。“曲”指曲调,“工”指巧妙。韩愈是唐代的著名文人,他精通六经百家,崇尚儒学,排斥佛老,文章自成一家,为后世治古文者所取法。其登进士第后,曾任国子博士、监察御史等职,却因直言敢谏,屡次被贬,久久不得升迁。韩愈自认才高,不应受此待遇,因此作〈进学解〉一文自嘲。文中叙述一日国子先生教诲学生说:“学业要精进,就要勤勉;学业之所以荒废,就是因为嬉戏。”学生却回说:“老师您如此勤勉向学,作品的旨趣,及得上《庄子》、《楚辞》的宏肆深奥,写作技巧也如同《史记》般丰富,能力比得上扬雄、司马相如等人,虽然风格不同,但是技巧造诣是一样的高明,内容丰富,文笔豪放。您如此努力,却屡次被黜,官运不顺,自己都该好好想想,干嘛还训示别人!”文中的国子先生即韩愈自称,韩愈借着别人的口吻,宣泄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原用以自嘲。后来“异曲同工”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原用来比喻不同人的辞章或言论同样精彩,后则用于比喻不同的作法收到同样的功效。
(1) 不同的曲调表演得同样精彩。比喻不同的做法或说话取得同样的效果
上下千年,虽气运推移,文质迭尚,而异曲同工,成臻厥美。——明· 胡应麟《诗薮》
(2) 也说“同工异曲”
曲调虽异,工妙则同。比喻不同人的辞章或方法,却有相同的造诣或功效。参见“同工异曲”条。如:“这座新建筑,与旧式的宫殿有异曲同工之妙。”近殊途同归
同工 : 1.同样精巧﹑精湛。2.同擅长于某种技能。3.同样的工作。参见"同工同酬"。
异曲同工是一个成语。比喻不同时代、不同人的文章、言论一样精彩,或不同的事情产生相同的效果。原意为不同的曲子有着相同的影响,同样精彩。
曲调虽异,但演奏的技巧造诣却相同。比喻不同人的辞章或言论同样精彩。后用“异曲同工”比喻不同的作法收到同样的功效。语本唐.韩愈〈进学解〉。
“殊途同归”
工,不能写作“功”。
“异曲同工”和“殊途同归”;都有“用不同的方法;得到同样的结果”的意思。但“殊途同归”偏重于“方法、道路不同;而结果;目的相同”;“异曲同工”偏重于“方法、做法不同而取得同样的好效果。”
逮:音ㄉㄞˋ,及、赶上、达到。
庄:即《庄子》,战国时庄周撰。汉志著录五十二篇,今传者为晋郭象本,仅三十三篇,唐时改称南华经。古注有晋司马彪、向秀、郭象等,又有唐朝成玄英疏、清朝王先谦集解、郭庆藩集释。其书大要与老子相近,文辞汪洋恣肆,旨趣深奥。
骚:即〈离骚〉,楚辞篇名。战国时屈原所作。屈原仕楚怀王,因谗言被疏,忧愁幽思而作离骚,以表明爱国心志。全文词采雅丽,为一长篇韵文,对后代文学有深远的影响。
太史所录:指《史记》。
子云:扬雄,字子云。西元前53∼西元18,西汉成都人。其人口吃而博学深思,少喜作赋,多仿司马相如,后薄之而不为,于是作太玄以拟易,作法言以拟论语,仿《仓颉》篇作《训纂》,仿虞箴作州箴。
相如:即司马相如。字长卿,西汉蜀郡成都人,西元前179∼前117。为人口吃而善著书,景帝时为武骑常侍,后称病免官。复以〈子虚赋〉得武帝赏识,又作〈上林赋〉以献,拜为郎。后奉使西南,转迁孝文园令。相如之赋,词藻瑰丽,气韵排宕,为汉赋辞宗,影响当代及后世甚钜。
宋.洪适《盘洲文集.卷五七.答张县尉状》:“鼓琴有山水意,未易知音;掷地作金石声,自应击节。某官沉酣《七略》钻厉三余。异曲同工,已有飘飘之气;博闻强识,必成灼灼之名。”
明.胡应麟《诗薮.内编.古体上》:“四言变而离骚,离骚变而五言,……上下千年,虽气运推移,文质迭尚,而异曲同工,咸臻厥美。”
清.钱谦益〈题徐季白诗卷后〉:“后来才俊,比肩接踵,莫不异曲同工,光前绝后,季白则其超乘绝出者也。”
清.陈维崧〈今词选序〉:“词非小道,遂撮名章于一卷,用存雅调于千年,诸家既异曲同工,总制亦造车合辙。”
清.钱大昕〈灸砚集序〉:“今习庵之诗为朝野推重,不减香山广大教化之目,而一时唱酬诸公异曲同工,视元和长庆之彦有过之无不及。”
《聊斋志异.卷一.蛇人》冯镇峦评:“此等题我嫌污笔,写来款款动人乃尔。与柳州(宗元)〈捕蛇者说〉异曲同工。”
同工异巧
tóng gōng yì qiǎo
虽然方法相同,但是其结果巧妙不同。见“异曲同工”条。明.归有光〈陆思轩寿序〉:“同学而异造,同贾而异售,同工而异巧,同稼而异获,将存其人耳。”
同工异曲
tóng gōng yì qǔ
即“异曲同工”。见“异曲同工”条。唐.韩愈〈进学解〉:“下逮庄骚,太史所录,子云相如,同工异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