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对不足为奇的事情过分惊讶、奇怪。
宋 朱熹《答林择之书》:“要须把此事来做一平常事看,朴实头做将去,久之自然见效,不必如此大惊小怪,起模画样也。”
①《成语辞海》 ②《汉语成语源流大词典》 ③《汉语成语大辞典》 ④《中国成语大辞典》 ⑤《商务成语大词典》 ⑥《远流活用成语辞典》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状语;用于否定句中
兄弟,休要大惊小怪的,则他便是杨衙内,是个有权有势的的。(元 李文蔚《燕青博鱼》第一折)
“大惊小怪”一语当从“惊怪”变化而来。汉语使用“大?小?”来构词的情形很普遍,例如“大呼小叫”、“大吆小喝”等。一般来说,经过这样构词转化,语义会变得较强,所以“大惊小怪”比“惊怪”语义强,更能夸饰与强化惊怪的程度。“惊怪”一词出现的时代稍早,例如《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下》:“乃者日中见昧,阴薄阳,黑气为变,百姓莫不惊怪。”《续汉书志.第三.五行志一》:“有一狗突出,走入司徒府门,或见之者,莫不惊怪。”都是形容惊奇讶异样子。一般使用“惊怪”时,其对象通常确实都是较为奇特的异象,后来构词转化,成为“大惊小怪”一语时,强化了惊怪的程度,但反而习惯用于一些不足为奇的小事,以突显出反应的过度。如宋代朱熹在〈答林择之书〉中说道:“要须把此事来做一平常事看,朴实头做将去,久之自然见效,不必如此大惊小怪,起模画样也。”意思是:对于操存涵养这门学问,应该把它看成一件平常事,在日常中踏实地去做,久而久之便会有成效,不需要过分声张,当成大事般忧心严肃地去讨论与教导,如此反而无助于事。朱子话中的“大惊小怪”,就是指对方反应过度。所以“大惊小怪”这个成语就是用来形容为一些不足为奇的小事而过分声张、惊怪。在清代小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一回中有段极为有趣的描述:有个穷光蛋在路上捡到一只死鹌鹑,拿回家想炸来吃,但却没有油,于是提着鹌鹑来到卖油条的摊子,假装要买油条,然后“故意把鹌鹑掉在油锅里面,还做成大惊小怪的样子”,结果鹌鹑熟了,穷光蛋还假意抱怨了店家一番才离开。
指对于不足为奇的事情做作声势或表现得过分惊讶
山上宋公明大王,虽然不害来往客人,官人须是悄悄过去,休得大惊小怪。——《水浒传》
你要看见那种情形,还不知要怎样大惊小怪呢。——清· 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形容为一些不足为奇的小事而过分声张、惊怪。《水浒传.第六一回》:“山上宋公明大王,虽然不害来往客人,官人须是悄悄过去,休的大惊小怪。”《儒林外史.第一九回》:“这是甚么要紧的事,也这般大惊小怪。”反见怪不怪
形容为一些不足为奇的小事而过分声张、惊怪。
语或出宋.朱熹〈答林择之〉其一四。
△“少见多怪”
“大惊小怪”和“少见多怪”;都有“不必要的过分惊讶”的意思。但“少见多怪”指见识少的人遇见平常的事也觉得新奇而表示惊讶;“大惊小怪”不含“见识少”的意思;也不限于见识少的人;只是指对不足为奇的事表现出过分惊讶。
朴实头:老实、踏实。
将:音ㄐㄧㄤ,语助词,置于动词后。
“大惊小怪”及“少见多怪”都有对都事物表现了过份惊讶的意思。
“大惊小怪”侧重于因反应过度而惊怪;“少见多怪”特指对平常的事物也觉得惊讶,侧重于因见闻狭隘而惊怪。
大惊小怪 | 少见多怪 | 例句 |
---|---|---|
○ | ㄨ | 看到母亲今天化了妆,父亲一副∼的样子,我忍不住笑了出来。 |
ㄨ | ○ | 小明真是∼,连蟒蛇都没见过。 |
宋.朱熹〈答林择之书〉其一四:“要须把此事来做一平常事看,朴实头做将去,久之自然见效,不必如此大惊小怪,起模画样也。”(源)
《朱子语类.卷二八.论语.公冶长上》:“『屡憎于人』,是他说得大惊小怪,被他惊吓者岂不恶之。”
元.杨显之《潇湘秋雨》第四折:“老头儿你不知道,如今接待廉访大人,休要大惊小怪的,你去那厨房檐下歇宿去。”
元.杨显之《潇湘秋雨》第四折:“兴儿,我一路上鞍马劳顿,我权且歇息,休要着人大惊小怪的,若惊觉老夫睡呵,我只打你。”
明.徐?《杀狗记》第二八出:“啐!我只道有十来个,这等慌张,元来只是一个,也直得大惊小怪!”
《西游记》第四七回:“老者叫:『掌灯来!掌灯来!』家里人听得,大惊小怪道:『厅上念经,有许多香烛,如何又教掌灯?』”
《喻世明言.卷三五.简帖僧巧骗皇甫妻》:“外面皇甫殿直和行者尾着他,两人来到门首,见他们入去,听得里面大惊小怪,抢将入去看时,见克着他浑家,䦶䦷性命。”
《醒世恒言.卷三六.蔡瑞虹忍辱报仇》:“方在惶惑之际,船仓中忽然有人大惊小怪,又齐拥入后舱。”
《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明日叫老妻去看望赛儿,……若在时打个暗号,我们一齐入去,先把他大门关了,不要大惊小怪,替别人做饭。”
《醒世姻缘传》第一九回:“约有一更多天,大门久已关闭。那小鸦儿叫季大叔开门,季春江还不曾听见,小鸦儿又不好大惊小怪的叫唤唐氏。”
《儒林外史》第三二回:“我当你说甚么话,原来是这个事!也要大惊小怪,磕头礼拜的,甚么要紧?我明日就把银子送来与你!”
《儒林外史》第四一回:“我又不犯法,又不打钦案的官司,那里有个拦门不许进去的理!你们这般大惊小怪,只好吓那乡里人!”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一回:“一个破落户……家里没有那些油,因拿了鹌鹑,假意去买油炸脍,故意把鹌鹑掉在油锅里面,还做成大惊小怪的样子。”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三回:“你要看见那种情形,还不知要怎样大惊小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