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认为;渭河水清;泾河水浊;两水合流后;清浊依旧分明。比喻是非清楚;容易区别。
唐 李德裕《刘公神道碑铭》:“遇物而泾渭自分,立诚而风雨如晦。”
①《成语辞海》 ②《汉语成语源流大词典》 ③《汉语成语大辞典》 ④《中国成语大辞典》 ⑤《商务成语大词典》 ⑥《远流活用成语辞典》
主谓式;作主语、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泾渭分明缘底事,元戎总未计恩仇。(林伯渠《和朱总出太行韵》)
泾水是渭水的支流,源出甘肃省而流入陜西省注入渭水,《诗经.邶风.谷风》中说:“泾以渭浊,湜湜其沚。”意思是说泾水和渭水,各有清浊,在泾水注入渭水时,仍然清浊不混,界限分明。在《初学记.卷六.泾水九.叙事》引《辛氏三秦记》及《山海经注》提到:“泾水出安定朝郡县西幵头山,……与渭水合流三百里,清浊不相杂。”由此可见,自古即有泾、渭之清浊不相杂的说法,然而古时对于泾、渭二河的清浊,一直存在两种说法,一说泾清渭浊,一说泾浊渭清。清末学者谭嗣同对此做过仔细的观察,认为河水的清浊,是随着季节时序而改变的,他在《石菊影庐笔识.学篇》中说:“留心觇之,夏秋二水皆浊,冬春二水皆清,合流处亦随时清浊,……岂可据为常清浊哉?”所以泾水和渭水的清、浊,并没有一定,是随着季节以及二河水位上升或干枯而有所变化。后来“泾渭分明”就从《诗经》的“泾以渭浊,湜湜其沚”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彼此的区别非常清楚。
泾、渭二水,一清一浊,虽合流汇聚,却清浊分明。比喻是非明了,境界清楚
泾水流入渭水时,清浊不混,界限分明。语本《诗经.邶风.谷风》:“泾以渭浊,湜湜其沚。”后比喻是非好坏区别得非常清楚。《喻世明言.卷一○.滕大尹鬼断家私》:“守得一十四岁时,他胸中渐渐泾渭分明,瞒他不得了。”反泾渭不分
泾渭 : 1.指泾水和渭水。2.古人谓泾浊渭清(实为泾清渭浊),因常用"泾渭"喻人品的优劣清浊,事物的真伪是非。
分明 : ①清楚:黑白~ㄧ爱憎~。②明明;显然:他~朝你来的方向去的,你怎么没有看见他?
泾渭分明。是一个成语,源自自然景观。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泾河又是渭河的最大支流,泾河和渭河在西安市高陵区交汇时,由于含沙量不同,呈现出一清一浊,清水浊水同流一河互不相融的奇特景观,形成了一道非常明显的界限。后人就用泾河之水流入渭河时清浊不混来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也用来比喻人品的清浊,比喻对待同一事物表现出来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泾水流入渭水时,清浊不混,界限分明。语本《诗经.邶风.谷风》。后用“泾渭分明”比喻彼此的区别非常清楚。
“壁垒分明”
明,不能写作“名”。
见“爱憎分明”(6页)。
泾:泾河,亦称“泾水”,关中八川之一。源自甘肃省平凉西南的六盘山东麓;流入陕西省注入渭河,是渭河水系中的最大支流。
渭:渭河,亦称为“渭水”。源出甘肃省渭源县西的鸟鼠山,东南流经陕西省,至高陵县会泾水,又东流至朝邑县会洛水,注入黄河。
湜湜其沚:河水静止时,清澈见底。湜,音ㄕˊ,水清澈见底的样子。沚,音ㄓˇ,水中小块陆地。
宴尔新昏:形容新婚甜蜜的生活。宴,快乐。昏,通“婚”,婚姻。
不我屑以:不愿与我共同生活。以,与、共。
毋逝我梁:不要拆掉我用以捕鱼的土堰。
笱:音ㄍㄡˇ,竹制的捕鱼器具。
我躬不阅:我尚且不能自容。躬,自身。阅,容纳。
遑恤我后:没有余力再去忧虑我后代的子孙。遑,何、怎能。
“泾渭分明”及“壁垒分明”都有区分得很清楚的意思。
“泾渭分明”侧重于彼此的区分清楚;“壁垒分明”则侧重于双方的立场对立。
泾渭分明 | 壁垒分明 | 例句 |
---|---|---|
○ | ㄨ | 这两个产品一经比较,品质立即∼,各自的优劣表露无遗。 |
ㄨ | ○ | 关于是否在此地设置观光赌场,支持与反对双方∼,互不相让。 |
《喻世明言.卷一○.滕大尹鬼断家私》:“原来梅氏平生谨慎,从前之事,在儿子面前,一字也不题,只怕娃子家口滑,引出是非,无益有损。守得一十四岁时,他胸中渐渐泾渭分明,瞒他不得了。”
明.毕自严〈厘剔十款疏〉:“益操守洁者,无不爱其黎民;而生聚繁者,断难几之墨吏,良有以也。迩者计典方行,旌异惩贪,泾渭分明,恩法罔贷。大小臣工,谅各洗心震叠之下矣。”
明.雷思霈〈潇碧堂叙〉:“石公胸中无尘土,气慷慨,大略以玩世涉世,以出世经世。姱节高标,超然物外而泾渭分明,当机沉定有香山眉山之风。”
清.卢文弨〈公祭汪容甫文〉:“君实不狂,而众曰狂。皮里春秋,泾渭分明。彼妄男子,号召群愚。如膻集蚁,如矢丛蛆世。奉尊奢,君实唾弃。”
《江西通志.卷七一.人物志.傅孟春》:“傅孟春,高安人,嘉靖进士。授常州府推官,累官刑部侍郎。先是督北畿学政,时尚操切,孟春独以宽着。……生平和易,若于世油油然而中实泾渭分明,有大臣之度。”
泾渭不杂
jīng wèi bù zá
犹“泾渭分明”。见“泾渭分明”条。南朝宋.鲍照〈见卖玉器者〉诗:“泾渭不可杂,珉玉当早分。”
唐.张说〈姚文贞公神道碑〉:“公性仁恕,行简易,虚怀泛爱,而泾渭不杂;真率径尽,而应变无穷。”
泾渭了然
jīng wèi liǎo rán
犹“泾渭分明”。见“泾渭分明”条。明.沈宠绥《度曲须知.收音谱式》:“更举南词一折,摘出入声字眼,……徐徐诵演,久久滑熟,入门之后,泾渭了然。”
泾渭斯明
jīng wèi sī míng
犹“泾渭分明”。见“泾渭分明”条。南朝齐.王俭〈褚渊碑文〉:“制胜既远,泾渭斯明。赏不失劳,举无失德。”
泾渭自分
jīng wèi zì fēn
犹“泾渭分明”。见“泾渭分明”条。唐.李德裕〈刘公神道碑铭〉:“遇物而泾渭自分,立诚而风雨如晦。”
《玉娇梨》第一九回:“白公道:『柳生与小弟有约,相会之期,也不出数日。大家一会,泾渭自分矣。』”
泾渭自明
jīng wèi zì míng
犹“泾渭分明”。见“泾渭分明”条。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补遗小引〉:“今上御极已垂五十年,德符幸生尧舜之世,虽困处菰芦,然咏歌太平,无非圣朝佳话,间有稍关时事者,其泾渭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