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辈不相当而结交为友。
《后汉书·祢衡传》:“衡始弱冠,而融年四十,遂与为交友。”《南史·何逊传》:“弱冠州举秀才,南乡范云见其对策,大相称赏,因结忘年交。”
①《成语辞海》 ②《汉语成语源流大词典》 ③《汉语成语大辞典》 ④《中国成语大辞典》 ⑤《商务成语大词典》 ⑥《远流活用成语辞典》
作宾语;指年辈不相当而结交的朋友
陈泰叹服曰:“公料敌如神,蜀兵何足虑哉!”于是陈泰与邓艾结为忘年之交。(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十一回)
“忘年之交”是指两人交往,忘记年纪的差距而成为好朋友。在晋朝张隐所写的《文士传》曾提到祢衡祢衡和孔融结交为好友时时候,祢衡未满二十岁,孔融已五十岁了。正是因为孔融看重祢衡的人才,所以愿意为忘年之交。后来“忘年之交”成为一个成语,用来指不拘年岁行辈而结交为友。
同“[[忘年交]]”。
不拘年岁行辈而结交为友。《梁书.卷三四.张缅传》:“初未与缵遇,便虚相推重,因为忘年之交。”《三国演义.第一一一回》:“陈泰叹服曰:『公料敌如神,蜀兵何足虑哉!』于是陈泰与邓艾结为忘年之交。”也作“忘年交”、“忘年之好”、“忘年之契”。近脱俗之交
忘年 : 1.忘记年月。2.不拘年龄﹑行辈﹑以德才相敬慕。
不拘年岁行辈而结交为友。
语本晋.张隐《文士传》。
△“尔汝之交”
典故或见于《宋书.卷六二.列传.张敷》。
祢衡:字正平,生卒年不详,东汉平原人。有辩才,善属文,气刚傲,尝骂曹操,后为黄祖所杀。
孔融:西元153∼208,字文举,东汉曲阜人,孔子二十世孙。有俊才,为建安七子之一,汉献帝时为北海相,世称孔北海;立学校,表儒术,后拜大中大夫,为曹操所杀。
尔汝之交:两人不拘礼俗,直接以尔汝相称。比喻亲密交情。见“尔汝之交”。
忘年:不分年龄而相交。
《梁书.卷三四.列传.张缅》:“子野性旷达,自云『年出三十,不复诣人。』初未与缵遇,便虚相推重,因为忘年之交。”
《北齐书.卷三六.列传.邢卲》:“尝与右北平阳固、河东裴伯茂……等至北海王昕舍宿饮,相与赋诗、凡数十首,皆在主人奴处。旦日奴行,诸人求诗不得,卲皆为诵之,诸人有不认诗者,奴还得本,不误一字。诸人方之王粲。吏部尚书陇西李神俊大相钦重,引为忘年之交。”
《周书.卷三四.列传.裴宽》:“陇西李际、范阳卢诞并有高名于世,与尼结忘年之交。”
《旧唐书.卷一九○.文苑列传中.孙逖》:“逖幼而英俊,文思敏速。始年十五,谒雍州长史崔日用。日用小之,令为〈土火炉赋〉,逖握翰即成,词理典赡。日用览之骇然,遂为忘年之交,以是价誉益重。”
《三国演义》第一一一回:“陈泰叹服曰:『公料敌如神,蜀兵何足虑哉!』于是陈泰与邓艾结为忘年之交。”
忘年之契
wàng nián zhī qì
犹“忘年之交”。见“忘年之交”条。唐.颜真卿〈尚书刑部侍郎赠尚书右仆射孙逖文公集序〉:“(孙逖)十五时,相国齐公崔日用试〈土火炉赋〉,公雅思遒丽,援翰立成,齐公骇之,约以忘年之契。”
清.王士禛《池北偶谈.卷一三.谈艺三.李侍郎》:“六合李侍郎,字退庵,顺治戊戌、己亥间,予在京师,辱忘年之契,论诗文一字不轻放过。”
忘年之好
wàng nián zhī hǎo
犹“忘年之交”。见“忘年之交”条。《宋书.卷六二.列传.张敷》:“贤弟子少履贞规,长怀理要,清风素气,得之天然。言面以来,便申忘年之好,比虽艰隔成阻,而情问无睽。”
忘年交
wàng nián jiāo
即“忘年之交”。见“忘年之交”条。《南史.卷三三.列传.何承天》:“逊字仲言,八岁能赋诗,弱冠,州举秀才。南乡范云见其对策,大相称赏,因结忘年交。”
忘年交好
wàng nián jiāo hǎo
犹“忘年之交”。见“忘年之交”条。《梁书.卷四九.文学列传上.何逊》:“逊八岁能赋诗,弱冠州举秀才,南乡范云见其对策,大相称赏,因结忘年交好。”
忘年交谊
wàng nián jiāo yì
犹“忘年之交”。见“忘年之交”条。清.查慎行〈武林哭万充宗〉诗二首之二:“忘年交谊许忘形,君自殷殷见古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