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不稳;睡不安。形容心情紧张;情绪不安。
《坛经 行由品》:“房中思想,坐卧不安。”
①《成语辞海》 ②《汉语成语源流大词典》 ③《汉语成语大辞典》 ④《中国成语大辞典》 ⑤《商务成语大词典》
主谓式;作谓语、补语;含褒义
一连数日,神思恍惚,坐卧不安。(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卷六)
此处所列为“坐立不安”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坐立不安”指是一个人情绪不安,坐也不是,站也不是。这个成语可能出自于北周姚僧垣的故事。姚僧垣精通医术。大将军、襄乐公贺兰隆原先就有气喘的疾病,加上身体水肿,导致呼吸急促,以致焦急、烦躁,心神不宁,坐卧不安。有人劝他服用决命大散,可是他的家人犹豫不决,于是去请教僧垣。僧垣不赞成服用决命大散,并直言如果想自行服用,就不要来问。说完就想弃之而去。但是在贺兰隆的儿子再三恳求,僧垣开了处方,贺兰隆服用两剂,病就全好了。后来“坐立不安”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焦急、烦躁,心神不宁的样子。出现“坐立不安”的书证如《三国演义》第二六回:“(关)公退,寻思去计,坐立不安。”
坐着躺着都不安宁。常形容心绪烦乱。
形容焦急、烦燥,心神不定的样子。《周书.卷四七.艺术传.姚僧垣传》:“大将军襄乐公贺兰隆先有气疾,加以水肿,喘息奔急,坐卧不安。”《封神演义.第七回》:“心下踌蹰,坐卧不安,如芒刺背。”也作“坐立不安”。近提心吊胆,惊惶失措,诚惶诚恐反心安理得,处之泰然
坐卧 : 1.坐和卧;坐或卧。常指日常起居。
不安 : 1.不安定;不安宁。2.不当,不稳妥。3.不适,指有病。4.客套话。表示歉意和感激。
坐卧不安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坐着躺着都不安宁。形容心烦意乱,十分担心忧虑的样子。
义参“坐立不安”。见“坐立不安”条。
此处所列为“坐立不安”之典源,提供参考。
水肿:因液体在身体的细胞组织中发生异常的积聚现象,而引起全身或局部的肿胀症状。通常发生于心脏病、肾脏病患者。
喘息奔急:呼吸急促。
《周书.卷四七.艺术列传.姚僧垣》:“大将军、襄乐公贺兰隆先有气疾,加以水肿,喘息奔急,坐卧不安。”(源)
《水浒传》第四二回:“小可兄弟,只为父亲这一事,悬肠挂肚,坐卧不安。”
坐立不安
zuò lì bù ā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