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捧。抱着头,象老鼠那样惊慌逃跑。形容受到打击后狼狈逃跑。
《汉书·蒯通传》:“始常山王、成安君故相与为刎颈之交,及争张黡、陈释之事,常山王奉头鼠窜,以归汉王。”
①《成语辞海》 ②《汉语成语源流大词典》 ③《汉语成语大辞典》 ④《中国成语大辞典》
作谓语;指狼狈的样子
身为国家重臣,不能以身排患难,但要奉头鼠窜,将何原则上见天下士乎?(《大宋宣和遗事 利集》)
此处所列为“抱头鼠窜”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抱头鼠窜”原作“奉头鼠窜”。秦末,楚汉相争时,韩信受刘邦之命攻齐大获全胜,刘邦封韩信为齐王,要韩信继续进击楚军。这时,蒯通劝韩信趁刘邦和项羽争战的时候,脱离刘邦,自立为王。韩信回答说︰“刘邦一向对我非常好,我怎能忘恩负义呢?”蒯通说︰“可是当年常山王被围巨鹿时,曾派张黡、陈释前往成安君处求救,未获倾力相助,以致于两人反目,后来甚而相互攻伐。最后常山王被打得狼狈而逃,只好杀掉项婴,捧着他的头,改投靠汉王。可见就算是刎颈之交的亲密好友都靠不住,你如果以为刘邦绝对不会害你,那你就错了。”典源中的“奉头鼠窜”本来是捧着献敌之头,狼狈而逃的意思,后来“奉头”转为“抱头”,指的是抱着自己的头,“抱头鼠窜”这句成语就用来形容急忙逃走的狼狈样子。
狼狈逃窜貌。奉﹐通"捧"。
楚、汉之际,张耳、陈余因细故而断绝交情,结果张耳捧项婴头急遽投奔汉王。典出《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后用以形容像老鼠惧人一般,狼狈逃走的样子。《汉书.卷四五.蒯通传》:“始常山王,成安君故相与为刎颈之交,及争张黡、陈释之事,常山王奉头鼠窜,以归汉王。”《宋史.卷四六八.宦者传三.童贯传》:“平生童太师作几许威望,及临事乃蓄缩畏惧,奉头鼠窜,何面目复见天子乎?”也作“抱头鼠窜”、“捧头鼠窜”。
奉头 : 1.犹抱头。形容害怕的样子。奉﹐通"捧"。
鼠窜 : 1.像老鼠那样惊慌逃走。2.老鼠奔窜。
义参“抱头鼠窜”。见“抱头鼠窜”条。
此处所列为“抱头鼠窜”之典源,提供参考。
信:韩信(?∼西元前196), 秦末汉初著名军事家。淮阴人。年轻时曾忍少年胯下之辱,后助汉高祖伐魏、举赵、降燕、破齐,封为齐王,后徙封楚王,高祖荧欋背叛,伪作云梦之会,擒置咸阳,降封淮阴侯,终为吕后所杀。
常山王:张耳(?∼西元前202),战国末大梁人,与陈余为至交好友。秦末,陈涉率兵起义,张耳、陈余响应。从项羽入关,封张耳为常山王。后张耳、陈余有隙,余率兵袭耳,张耳败走,归刘邦,随韩信破赵,后被立为赵王,卒谥景。
成安君:陈余(?∼西元前204),战国末大梁人。与张耳同为魏之名士,与张耳为至交好友。秦末,陈涉率兵起义,张耳、陈余响应。后与张耳绝交,且率兵袭耳,自立为代王,后为韩信所杀。
刎颈之交:比喻可同生共死的至交好友。见“刎颈之交”。
张黡、陈释之事:指张耳被围于巨鹿之际,派张黡、陈释二人前往陈余处求救不得的事情。事见《史记.卷八九.张耳陈余列传》。
奉:捧着。据《史记.卷九二.淮阴侯列传》,此处指的是捧着项婴的头。
《汉书.卷四五.蒯伍江息夫传.蒯通》:“始常山王、成安君故相与为刎颈之交,及争张黡、陈释之事,常山王奉头鼠窜,以归汉王。”(源)
抱头鼠窜
bào tóu shǔ cu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