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摧枯拉朽”。
《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以吾愤激之众,击彼骄惰之师,拉朽摧枯,未云其易,解围定霸,在此一役。”
①《成语辞海》 ②《汉语成语源流大词典》 ③《汉语成语大辞典》 ④《中国成语大辞典》
作谓语、定语;指毫不费力地摧毁
清·冯桂芬《按察使金公墓志铭》:“峨峨正阳,雄绝当途,悬布一跃,拉朽摧枯。”
此处所列为“摧枯拉朽”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摧枯拉朽”指将已枯朽之事物加以摧毁,是十分容易的事。此语见于班固的《汉书》。班固认为秦朝灭亡,是因为实行焚书坑儒、箝制思想、烧毁兵器等措施,又集权中央,没有诸侯可以巩固保卫疆土。于是在建国初期,记取秦朝教训,分封韩信、彭越、英布等军功卓越的人为异姓诸侯王,以巩固政权,这也是汉朝在没有领土和缺乏武器的情况下,短短五年之内能够成就帝业的原因。正所谓,在坚硬的金石上雕刻很难,摧毁虚弱势力极为容易,是受形势所影响。后来“摧枯拉朽”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极容易做到,毫不费力。
同"摧枯拉朽"。
比喻击败虚弱势力。参见“摧枯拉朽”条。《旧五代史.卷二七.唐书.庄宗本纪一》:“以吾愤激之众,击彼骄惰之师,拉朽摧枯,未云其易,解围定霸,在此一役。”
拉朽 : 1.摧折朽木。喻不费力气。
摧枯 : 1.见"摧枯拉朽"。
义参“摧枯拉朽”。见“摧枯拉朽”条。
此处所列为“摧枯拉朽”之典源,提供参考。
汉:西元前206∼220,由汉高祖刘邦创立。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被曹丕篡位而亡,共历时四百余年。因其间曾被王莽篡夺,后刘秀又将王莽消灭,重建汉室,故史称汉光武帝刘秀以前为“前汉”,以后为“后汉”。
秦:西元前248∼前207,战国秦灭六国后,秦王政统一天下,建都咸阳,实行中央集权。因秦始皇专制独裁,二世皇帝残暴统治,致使六国遗民纷纷起兵抗暴,后为刘邦所灭。
镌金石:雕凿颂扬功德的箴铭。镌,音ㄐㄩㄢ,雕凿、雕刻。
《旧五代史.卷二七.唐书.庄宗本纪一》:“若简练兵甲,倍道兼行,出其不意,以吾愤激之众,击彼骄惰之师,拉朽摧枯,未云其易,解围定霸,在此一役。”
《清朝野史大观.清宫遗闻.卷上.礼烈亲王》:“太宗大度如天,从谏如流,固宜海内英豪,闻风景附,屋彼明社,有如拉朽摧枯也。”
摧枯拉朽
cuī kū lā xi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