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意孤行。不听劝告,全凭自己的意愿行事。
清·钱谦益《父楫中议大夫加赠光禄大夫太子太保户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制》:“孤行一意,惟知砥节而首公;榰柱众言,不屑市名而避怨。”
①《成语辞海》 ②《汉语成语源流大词典》 ③《汉语成语大辞典》
作谓语、定语、宾语;指人固执
孤行一意宁论命,盛气谁言未可谋。★柳亚子《哭仲穆》诗
此处所列为“一意孤行”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一意孤行”原作“孤行一意”。根据《史记》的记载,赵禹为人廉洁孤傲,执法严苛。从他做官以来,家中没有食客。公卿登门拜访,他也始终没有回拜答谢,意在杜绝朋友宾客的请托,按照自己的意见独立处理公事。后来“一意孤行”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本含有褒义,后转用来形容人固执己见,独断独行。
一意孤行。不听劝告,全凭自己的意愿行事。
孤行 : 不顾别人反对而独自行事:~己见丨一意~。
一意 : 1.一个意思;同一意义。2.同心;齐心。3.专心致志。4.犹执意,决心。5.个人意志。
义参“一意孤行”。见“一意孤行”条。
此处所列为“一意孤行”之典源,提供参考。
禹:赵禹,生卒年不详,汉扶风斄人。为人廉倨,绝知友宾客之请。历任御史、廷尉,与张汤共定诸律令。
廉倨:廉洁孤傲。
毋:音ㄨˊ,通“无”,没有。
食客:古代寄食于官宦显贵家中,为主人策划计谋、奔走效力的人。
造请:登门拜访。
请:请托。
一意:一己之见。
《史记.卷一二二.酷吏列传.张汤》:“公卿相造请禹,禹终不报谢,务在绝知友宾客之请,孤立行一意而已。”(源)
清.钱谦益〈父楫中议大夫原任通政司右通政先赠资政大夫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加赠光禄大夫太子太保户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当先朝革鼎之时,直群相沸羹之会,孤行一意,惟知砥节而首公;榰柱众言,不屑市名而避怨。”
清.黄宗羲〈翰林院庶吉子一魏先生墓志铭〉:“然子一孤行一意,不肯附会。”
一意孤行
yī yì gū xíng (变) yí yì gū xí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