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网】-优秀的文字文化查询网站。
字典
  • 字典
  • 词典
  • 成语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当前位置:成语词典网 > 黄袍加体的意思
huáng páo jiā

黄袍加体

成语黄袍加体的知识

● 黄袍加体的解释

见“黄袍加身”。

● 黄袍加体的出处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一回:“自从陈桥兵变,黄袍加体,即位以来,称为真龙天子。”

● 黄袍加体收录于

①《成语辞海》 ②《汉语成语源流大词典》 ③《汉语成语大辞典》 ④《中国成语大辞典》

● 黄袍加体的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登基

● 黄袍加体的典故

此处所列为“黄袍加身”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黄袍”是指黄色的袍子,古时官员与人民都可以穿着。隋代以后,皇帝经常穿着黄袍。唐高祖时,明令禁止士人庶民穿着,黄袍就成了皇帝的专用服装。“黄袍加身”就是身上穿了黄袍,也就是被拥立为皇帝的意思,典故出自《宋史.卷一.太祖本纪》。五代时,赵匡胤为后周太尉,奉命带兵抵抗外族的入侵。当军队驻扎在陈桥镇时,部下们拿出一件黄袍,为赵匡胤穿上,并且拥戴他为帝王,成为宋代皇帝,开始了宋朝的历史。后来这个故事被浓缩成“黄袍加身”,用来指被拥戴为皇帝。在另外一篇《宋史.卷二四六.宗室列传.镇王竑》中,镇王竑也同样被湖州人潘壬等人带至州治,被“黄袍加身”,用的就是拥立为王的意思。《水浒后传》第一回:“黄袍加身御海宇,五代纷争从此止。”则是说明了自从赵匡胤被拥立为皇帝后,一直纷纷扰扰的五代就从此结束了,终止了一段长期分崩离析的时代。

● 黄袍加体的意思

见“[[黄袍加身]]”。

● 黄袍加体的词语分开解释

黄袍 : 1.黄色长衣。初,官民可同服黄袍,隋以后,皇帝常服黄袍,唐高祖武德初,禁士庶不得服,黄袍遂为皇帝之专服。2.借指天子。3.僧服。僧众中职位较高者作佛事时穿黄袍。4.鸟名。

● 黄袍加体的释义

义参“黄袍加身”。见“黄袍加身”条。

● 黄袍加体的典源

此处所列为“黄袍加身”之典源,提供参考。

#《宋史.卷一.太祖本纪》


七年春,北汉结契丹入寇,命出师御之。次陈桥驿,军中知星者苗训引门吏楚昭辅视日下复有一日,黑光摩荡者久之。夜五鼓,军士集驿门,宣言策点检为天子,或止之,众不听。迟明,逼寝所,太宗入白,太祖起。诸校露刃列于庭,曰:“诸军无主,愿策1>太尉2>为天子。”未及对,有以黄衣3>加太祖4>身,众皆罗拜5>,呼万岁,即掖6>太祖乘马。太祖揽辔谓诸将曰:“我有号令,尔能从乎?”皆下马曰:“唯命。”太祖曰:“太后、主上,吾皆北面事之,汝辈不得惊犯;大臣皆我比肩,不得侵凌;朝廷府库、士庶之家,不得侵掠。用令有重赏,违即孥戮汝。”诸将皆载拜,肃队以入。

〔注解〕

策:谋划、策划。

太尉:职官名,掌管军事。秦以太尉为全国最高军事长官,与丞相、御史大夫并称“三公”。汉初沿袭旧制,后改称为“大司马”,东汉时仍称“太尉”。隋唐后实行三省制,太尉成为一种赠官。明初废除,后不复置。

黄衣:黄袍,即天子服。

太祖:赵匡胤(西元927∼976),宋朝开国君主,涿州人。后周时任殿前都点检,领宋州归德军节度使,掌握兵权。后发动陈桥兵变,即帝位,国号宋,结束五代扰攘的局面。天下既定,务农兴学,慎刑薄敛,与百姓休息,但过度重文轻武、偏重防内,造成宋朝长期的积弱不振。在位十六年,庙号太祖。

罗拜:列队叩拜。

掖:音ㄧㄝˋ,扶持。

〔参考资料〕

另可参考:《续资治通鉴.卷一.宋纪一.太祖建隆元年》

● 黄袍加体的书证

《精忠岳传》第一回:“五代干戈未肯休,黄袍加体始无忧;那知南渡偏安主,不用忠良万姓愁。”

● 黄袍加体参考词语

黄袍加身

ㄏㄨㄤˊ ㄆㄠˊ ㄐㄧㄚ ㄕㄣ

huáng páo jiā shēn

成语宝刀未老文字的意思
黄袍加体中字的意思:
基本字义袍páo(ㄆㄠˊ)⒈ 中式长衣:袍子。长袍。旗袍。棉袍。皮袍。同袍(旧时军人相称)。袍泽(“袍”和“泽”均为古代衣服,后以此称军队中的同事,如“袍袍之谊”、“袍袍故旧”)。⒉ 衣服的...>>查字典
成语黄袍加体图片
按成语首字母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