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依赖;鼻息:呼吸。依靠他人的呼吸而生存。比喻靠人家而生存;必然看人家的脸色行事;而没有自己的独立性。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袁绍传》:“袁绍孤客穷军,仰我鼻息,譬犹婴儿在股掌之上,绝其哺乳,立可饿杀。”
①《成语辞海》 ②《汉语成语源流大词典》 ③《汉语成语大辞典》 ④《中国成语大辞典》 ⑤《商务成语大词典》 ⑥《远流活用成语辞典》
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百年梦,国势弱,叹蹉跎。仰人鼻息,奴才思想奈天何!(陈毅《水调歌头 四游良口》词)
东汉末年,袁绍起兵讨伐董卓,很多郡县纷纷响应,冀州牧韩馥看到袁绍的强大十分不安,就克扣他的军粮。袁绍派公孙瓒发兵威胁冀州,派高干去游说韩馥。韩馥不听谋士的意见,就把冀州让给这个仰他鼻息的袁绍,最终被逼自杀。
“鼻息”是指鼻子里呼出的气,“仰人鼻息”即是依靠别人鼻子里呼出的气息生存,用以比喻依靠他人生活。这种用法在《后汉书.卷七四上.袁绍刘表列传.袁绍》中就有出现。内容记载东汉末年,天下四分五裂,各州郡的首长拥兵自重,互相争战。在京师有董卓作乱,袁绍起兵讨伐,有不少人归附他。袁绍的根据地在渤海郡,附近的冀州刺使韩馥见袁绍的势力渐长,害怕袁绍会来并吞,对他有所戒心,常缩减粮援,想以此削弱袁绍的兵力。后来,韩馥的属下曲义造反,他出兵镇压失败,袁绍想借机和曲义结盟,共同对抗韩馥。但谋士逢纪却劝他说:“要做大事,必须要有更多的资源。冀州地广物丰,为首的韩馥生性怯懦、才能平庸,不如想办法把它夺过来吧!”逢纪并建议袁绍鼓动北方的公孙瓒带兵南下,韩馥一定吓得手足无措,再派人去向他游说,分析目前情势对他不利,而袁绍有才干,不如把冀州让给他,既可保全性命,又可以得到让贤的美名。果真韩馥听了说客的话,答应将冀州让给袁绍。韩馥的部下闻讯赶紧劝阻说:“我们冀州虽地处偏远,但也有百万兵力,粮食够吃上十年,袁绍算什么!他的实力根本比不上我们,还得『仰我鼻息』,靠我们支援才能存活,像个婴儿一样,一旦停止喂食就会饿死,根本没有自行生存的能力,为何还要将土地让给他?”但怕事的韩馥根本听不进去,不管多少人劝他都没有用,最后还是将位子让给了袁绍。后来“仰人鼻息”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比喻依靠他人生活。亦用于比喻看别人的脸色行事,不能自主。
比喻依靠别人而生存,只能看人家的脸色行事
解其倒悬,仰人鼻息。——北齐· 杜弼《檄梁文》
依靠别人鼻子里呼出的气息而勉强存活。比喻依靠他人生活或看别人的脸色行事,不能自主。北齐.杜弼〈檄梁文〉:“解其倒悬,仰人鼻息。”近寄人篱下,依人作嫁反自力更生,自立门户
鼻息 : 从鼻腔出入的气息,特指熟睡时的鼾声:~如雷。
仰赖别人鼻子里呼出的气息而生存。比喻依靠他人生活。
语本《后汉书.卷七四上.袁绍刘表列传.袁绍》。后用“仰人鼻息”比喻看别人的脸色行事,不能自主。
△“寄人篱下”
仰,不能写作“养”或“抑”。
冀州:古九州之一,包括今河北、山西两省,及河南省黄河以北、辽宁省辽河以西之地。
鄙:偏远。
带甲百万:指兵力雄厚。带甲,披甲胄的将士。
谷支十年:指储粮丰富。支,支付。
“仰人鼻息”及“寄人篱下”都有仰赖他人的意思。
“仰人鼻息”侧重于行事受制于他人,不能自主;“寄人篱下”侧重于依靠他人生活,不能自立。
仰人鼻息 | 寄人篱下 | 例句 |
---|---|---|
○ | ㄨ | 主管狐假虎威,欺压属下,我们这些小职员每天过着∼的日子,能不处处小心谨慎吗? |
ㄨ | ○ | 借住朋友家多年,这对小夫妻终于租了栋小公寓,脱离了∼的生活。 |
北齐.杜弼〈为东魏檄梁文〉:“贼臣结兄弟之亲,解其倒悬,仰人鼻息,一日无恩,终成难养。”
清.康有为《大同书.己部.总论》:“其子孙众多,壮夫环立,而游手无食,仰于一老。乃至年七八十,奔走远方,或为人隶,仰人鼻息,归而哺食其所生息者,盖比比也。”
清.平步青《霞外攟屑.卷七上.积素斋文》:“桐城三先生古文,海内奉为正宗,……吴礼缘太守宝俭评曰:『气息直逼西汉,不仰唐以下人鼻息。』”
清.吴炽昌《续客窗闲话.卷一.某宫保》:“寒苦,我命也,不能仰人鼻息。还我故人,任我所之。”
仰承鼻息
yǎng chéng bí xí
犹“仰人鼻息”。见“仰人鼻息”条。《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回:“嘉定乡绅,是权力很大的,地方官都是仰承他鼻息的。”
假人鼻息
jiǎ rén bí xí
犹“仰人鼻息”。见“仰人鼻息”条。《魏书.卷九八.萧衍列传》:“授以名器之尊,救其重围之死,凭人系援,假人鼻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