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细微;至:到。形容关怀、照顾得非常细心周到。
宋 魏了翁《辞免督视军马乞以参赞军事从丞相行奏札》:“臣窃念主忧臣辱,义不得辞,跼蹐受命,退而差辟官吏、条列事目、调遣将士,凡所以为速发之计者,靡微不周。”
①《成语辞海》 ②《汉语成语源流大词典》 ③《汉语成语大辞典》 ④《中国成语大辞典》 ⑤《商务成语大词典》 ⑥《远流活用成语辞典》
紧缩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还是在剑波十八岁的时候,要到战斗部队去,姐姐对这将要离开自己的弟弟,照顾得无微不至。(曲波《林海雪原》一)
“无微不至”典源作“靡微不周”。魏了翁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从小聪明伶俐,十五岁就崭露不凡的才华,后来考中进士,一直在朝廷内担任要职。了翁为官尽忠职守,加上学问渊博,因此声望极高,深受宁宗、理宗两位皇帝的重用。理宗时被任命为礼部尚书,时而上书皇帝力陈时弊。理宗相当信任他,时常与他讨论国事,征询他的意见。如此引起其他大臣的妒忌,合谋排挤他,让他不安于位。于是向皇帝上书说朝中大臣只有魏了翁了解军事,建议他去督视京湖军马,并授予江、淮二府督府之职务。此事引起举朝震惊,众臣认为这项派任不合规定,纷纷上书阻止,还有其他身分符合的大臣争取这项任务。当时边塞有敌军来犯,理宗为此相当烦恼,了翁为了不再增加皇帝的负担,上书请辞这项职务。除了感激皇帝的重用,并说明自己不是推卸责任,对于皇帝交代的事一向尽心尽力,每一个细微处都照顾到。但如今受人排挤,同僚皆不配合,行事困难,建议改由参赞军事来执行这项任务。魏了翁五次请辞都没有获准,只有默然受命,理宗因此而更敬重他,并嘉勉他的辛劳,给他加官进爵。魏了翁的上书中写自己做事“靡微不周”,意思是指没有细节不照顾到的。“靡”就是“无”的意思,后来“无微不至”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形容做事非常细心周到。出现“无微不至”的书证如清.孙道干《小螺庵病榻忆语》卷四:“张姬爱儿如己出。姬病,儿侍奉汤药,无微不至。”
无论如何细微,都能周全照应。极言细微之至
看了长姐儿这节事,才知圣人的关怀无微不至。——《儿女英雄传》
每一个细微处皆照顾到。形容非常精细周到。《儿女英雄传.第三八回》:“看了长姐儿这节事,才知圣人教诲无微不至。”近关怀备至反漠不关心
无微不至,无论如何细微,都能周全照应。极言细微之至。语出 宋 魏了翁 《辞免督视军马乞以参赞军事从丞相行奏札》:“臣窃念主忧臣辱,义不得辞,跼蹐受命,退而差辟官吏、条列事目、调遣将士,凡所以为速发之计者,靡微不周。”谓没有一个细小的地方不考虑周到。 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三集·补骗子》:“﹝ 倪某 ﹞住旅寓有时矣,迫切钻营,无微不至。”
没有细节不照顾到的,形容做事非常细心周到。靡,无。语本宋.魏了翁〈辞免督视军马乞以参赞军事从丞相行奏劄〉。
“无所不至”
至,不能写作“致”。
“无微不至”和“无所不至”都含有没有一处不到的意思。但“无微不至”形容待人处事细致周到;体贴入微;“无所不至”形容做事无法无天;无恶不作;含贬义。
跼蹐:音ㄐㄩˊ ㄐㄧˊ,恐惧紧张的样子。
差辟:音ㄔㄞ ㄅㄧˋ,派遣征召。
靡:无。
“无微不至”及“无所不至”都有周全、完备的意思。
“无微不至”指做事细心周到;“无所不至”也另用以形容坏事做尽。
无微不至 | 无所不至 | 例句 |
---|---|---|
○ | ○ | 由于母亲∼的照顾,小明终于康复了。 |
ㄨ | ○ | 这个浪荡子吃喝嫖赌,∼,真是伤透了他父母的心。 |
清.孙道干《小螺庵病榻忆语》卷四:“张姬爱儿如己出。姬病,儿侍奉汤药,无微不至。”
《儿女英雄传》第三八回:“看了长姐儿这节事,才知圣人教诲无微不至。”
清.宣鼎《夜雨秋灯录.卷一.骗子》:“越人倪某,世习申韩,由幕而官,去官复幕。在保阳待聘,住旅寓有时矣。迫切钻营,无微不至。”
清.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上:“公度识宏阔,器宇非凡,驭事严厉明察,而体恤亦无微不至,故属下僚靡不畏威相向。”
清.采蘅子《虫鸣漫录》卷一:“父为我制厚奁,无微不至,感且不朽,奚敢他求?”
无微不到
wú wéi bù dào (变) wú wéi bú dào
犹“无微不至”。见“无微不至”条。清.陈确〈与吴仲木孝子书〉:“总之,一敬之功,无微不到,惟仁者善体之耳。”
靡微不周
mí wéi bù zhōu
犹“无微不至”。见“无微不至”条。宋.魏了翁〈辞免督视军马乞以参赞军事从丞相行奏劄〉:“臣窃念主忧臣辱,义不得辞,跼蹐受命,退而差辟官吏,条列事目,调遣将士,凡所以为速发之计者,靡微不周。”(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