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象。画老虎不成,却象狗。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伦不类。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马援传》:“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也。”
①《成语辞海》 ②《汉语成语源流大词典》 ③《汉语成语大辞典》 ⑤《商务成语大词典》
兼语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抄袭别人的东西,容易文不对题,会闹出画虎类狗的笑话。
东汉初年伏波将军马援对子侄后辈教育十分严格,希望他们成为有用的人才。他不喜欢侄子马严和马敦在别人后面说长道短,他写信《诫兄子严敦书》告诫他们,让他们学杜季良、龙伯高。如果学不成就像画不成老虎反而画得像一头狗一样。
(1) ∶没有画虎的本领,结果把虎画成了狗
(2) ∶比喻理想太高,终无所成,反留下笑柄
比喻好高骛远而终无所成。参见“画虎不成反类狗”条。如:“我看我还是先从基层做起,免得画虎类狗,让人看笑话。”
画虎 : 1.古代的一种风俗。绘虎于门以御凶息疠。2.泛指描绘虎的形象。3."画虎类狗"的缩语。4.指绘绣的猛虎图像。
画虎类狗意思是画老虎不成,却像狗。比喻由于模仿不到家,反而不伦不类。出自《后汉书·马援传》。
原本想画老虎,却画得像狗一样。比喻人仿效失真,得到反效果,变得不伦不类。参见“画虎不成反类狗”条。宋.陈骙《文则.卷上.戊》:“彼扬雄《法言》、王通《中说》,模拟此书,未免画虎类狗之讥。”清.李渔《闲情偶寄.卷四.演习部.变调第二.变旧成新》:“但须点铁成金,勿令画虎类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