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态度傲慢;后来恭敬有礼。形容前后态度截然不同。
西汉 司马迁《史记 苏秦列传》:“苏秦笑谓其嫂曰:‘何前倨而后恭也?’”
①《成语辞海》 ②《汉语成语源流大词典》 ③《汉语成语大辞典》 ④《中国成语大辞典》 ⑤《商务成语大词典》 ⑥《远流活用成语辞典》
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定语;含贬义
帝有葛仙翁笑诞:“猴子是何前倨后恭?”(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十一回)
战国时期,纵横家苏秦求父亲给他新皮袍和百两黄金,前去秦国游说他的政治主张,没有成功只好灰溜溜地回家,嫂子连饭都不给他吃。他并没灰心,闭门读书,甚至用锥刺股来提醒自己,后来他成为六国的丞相,回家时嫂子跪地不敢抬头。
“前倨后恭”原作“前倨后卑”。苏秦是战国时的纵横家,在他刚学成时,到秦国想向秦王求官。他连续上书十次,但都不被采纳,只有丧气的回家。回家后,家人都看不起他。于是他闭门苦读,想争一口气。他找出《太公阴符》一书,反复熟读,不断揣摩,每逢困乏想睡之时,就拿锥子刺自己的大腿,终于理解书中道理。后来苏秦又去各国游说,他主张合纵政策,说服了齐、燕、赵、楚、韩、魏六个国家结为同盟,共同对付秦国,苏秦因此担任六国宰相,佩带六国相印,也让秦国因此不敢东侵。有一次苏秦因公经过故乡洛阳,苏秦的父母在三十里外的路口迎接他,妻子更不敢正眼看他,嫂嫂也伏地叩拜。苏秦看了,说:“嫂嫂,你为何从前的态度那么傲慢,现在却又那么谦卑呢?”嫂嫂答道:“你现在做了大官,既尊贵,又有钱啊!”苏秦叹了口气说:“哎!贫穷时父母都不把你当儿子看待,富贵时亲友都畏惧你,难怪人们要看重权势利禄了!”《战国策》原文对苏秦嫂嫂的描述是“何前倨而后卑”,《史记.卷六九.苏秦列传》作“何前倨而后恭”,后来就从这里演变出“前倨后恭”的成语,用来比喻待人势利,态度转变迅速。
先傲慢而后恭敬。语出《史记•苏秦列传》:“苏秦笑谓其嫂曰:‘何前倨而后恭也?’”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十八:“帝以媪前倨后恭诘之,曰:‘公贵不可言也。’”
先前傲慢无礼,后又谦卑恭敬。比喻待人势利,态度转变迅速。参见“前倨后卑”条。《西游记.第五一回》:“不是甚前倨后恭,老孙于今是没棒弄了!”
前倨后恭:我们谈论一个势利眼的时候,通常会说到前倨后恭。倨,即傲慢;恭,即恭敬。前倨后恭,就是指先傲慢无礼,后来态度发生了180度的转变,对同一个人十分恭敬。原因通常在于一开始认为这个人对自己影响不大,可以冷淡对待,井水不犯河水;但后来发现他可以决定自己是否升官发财,是自己的上司或老板眼中的红人,赶紧改变态度,假装恭敬。所以这种人称为“势利眼”。
先前傲慢无礼,后又谦卑恭敬。比喻待人势利,态度转变迅速。
语出《战国策.秦策一》。
△“引锥刺股”、“今恭昔慢”
倨,不能写作“居”。
说:音ㄕㄨㄟˋ,用言语劝人,使其听从或采纳。
洛阳:东周的首都,为苏秦的故乡。位于今河南省西部的洛阳盆地内。
蛇行匍伏:像蛇一样曲身在地上爬行。匍,音ㄆㄨˊ。伏,伏地而行。。
倨:傲慢无礼。
季子:苏秦的字。
《史记.卷六九.苏秦列传》:“苏秦笑谓其嫂曰:『何前倨而后恭也?』”
《世说新语.排调》:“谢遏夏月尝仰卧,谢公清晨卒来,不暇着衣,跣出屋外,方蹑履问讯。公曰:『汝可谓前倨而后恭。』”
《西游记》第五一回:“行者道:『不敢!不敢!不是甚前倨后恭,老孙于今是没棒弄了。』”
《醒世姻缘传》第三回:“说完,送出计老头去了。正是前倨后恭,人还好过。”
前倨后卑
qián jù hòu bēi
犹“前倨后恭”。见“前倨后恭”条。《战国策.秦策一》:“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源)
后恭前倨
hòu gōng qián jù
犹“前倨后恭”。见“前倨后恭”条。明.孙仁孺《东郭记》第四三出:“也不劳你贫贱日把人轻,也不劳你豪华时将俺慑,见了他这鞠躬欣敬,没来由有甚么说,说,这的是舐痔吮痈,后恭前倨,奴颜婢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