窟:洞穴。潭:深水池。龙居住的深水潭,虎栖身的巢穴。比喻极其凶险的地方。
元·王实甫《丽春堂》第三折:“闲对着绿树青山,消遣我烦心倦目,潜入那水国渔乡,早跳出龙潭虎窟。”
①《成语辞海》 ②《汉语成语源流大词典》 ③《汉语成语大辞典》 ④《中国成语大辞典》
作主语、宾语、定语;比喻极险恶的地方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59回:“你便是那汑太子,怎逃地网天罗?火首金刚,难脱龙潭虎窟!”
此处所列为“龙潭虎穴”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林滋,生卒年不详,字后象,唐闽县(今属福建)人,唐武宗会昌三年(西元843)登进士第。擅长写赋,亦能作诗,与詹雄、郑?齐名,当时人称雄诗、?文、滋赋为“闽中三绝”。九华山位在安徽省青阳县西南,为黄山支脉,境内群峰竞秀,怪石林立,海拔一千公尺以上的高峰有三十余座。自南朝梁以来,陆续有僧人来此建寺、修行,与峨嵋、五台、普陀三座山,并称中国佛教的四大名山。历代文人前来游赏者,且多所称咏,李白、刘禹锡及王安石等都写下许多赞美九华山的诗篇。唐代诗人林滋在诗作〈望九华山〉里,描写了九华山的峰峦高耸峻秀,连绵陡峭的山势非凡,山石更显奇兀耸峭,形状奇特,而直入云霄的是一座座参差不齐的山峰。望向四周,这时才真正见识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陡峭山峰则让人对愚公妄想移山的行为感到不可思议。自古以来,从高处急速奔落的水流不断,日积月累之下,于是有了能让龙潜伏其中的深渊,至于老虎藏身的洞穴又有多少人能够一窥究竟呢?后来“龙潭虎穴”这句成语可能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危及生命的凶险之地。
犹言龙潭虎穴。
龙潜居的深潭,老虎藏身的巢穴。比喻凶险之地或英雄聚集之处。元.王实甫《丽春堂.第三折》:“闲对著绿树青山,消遣我烦心倦目,潜入那水国渔乡,早跳出龙潭虎窟。”《初刻拍案惊奇.卷一》:“荒凉径界,无非些兔迹狐踪;坦迤土壤,料不是龙潭虎窟。”也作“龙潭虎穴”、“虎穴龙潭”、“虎窟龙潭”。
龙潭 : 1.深渊。2.喻凶险之处。
义参“龙潭虎穴”。见“龙潭虎穴”条。
此处所列为“龙潭虎穴”之典源,提供参考。
嶙峋:音ㄌㄧㄣˊ ㄒㄩㄣˊ,山石奇兀耸峭的样子。
嵬:音ㄌㄟˊ ㄨㄟˊ,山高大不平的样子。
,同“
”。
玉柱金茎:比喻群山绵延陈列。玉柱,指石柱。金茎,相传汉武帝时曾建造承接甘露的高大铜柱。
干空逾碧:指山势高峻,耸立于蓝天。干,直入。逾,音ㄩˊ,穿越。
袅袅:风动的样子。袅,音ㄋㄧㄠˇ。
咿咿:形容猿叫声。咿,音一。
飞溜:自高处急速奔落的水流。溜,音ㄌ一ㄡˋ。
元.王实甫《丽春堂》第三折:“闲对着绿树青山,消遣我烦心倦目,潜入那水国渔乡,早跳出龙潭虎窟。”
《大唐秦王词话》第三九回:“托开地府天罗网,救出龙潭虎窟人。”
《水浒传》第五七回:“你便是哪吒太子,怎逃地网天罗?火首金刚,难脱龙潭虎窟!正是:飞蛾投火身倾丧,怒鳖吞钩命必伤。”
龙潭虎穴
lóng tán hǔ xu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