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趋向;迎合。炎:热。奉承和依附有权有势的人。
宋 陈善《扪虱新话 趋炎附势自古而然》:“盖趋炎附势,自古然矣。”
①《成语辞海》 ②《汉语成语源流大词典》 ③《汉语成语大辞典》 ④《中国成语大辞典》 ⑤《商务成语大词典》 ⑥《远流活用成语辞典》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欧阳予倩《桃花扇》第一场:“你也读过诗书,为何不自爱惜,去趋炎附势。”
宋真宗时馆阁校理李垂上书治理黄河水灾,特著书《导河形胜图》,由于宰相丁谓的阻拦没有得到实施,好心人劝他去拜访丁谓,李垂不但不去巴结,反而抨击他,被贬出京。后来回京,李伯康劝他去拜见新宰相,他说他不会去趋炎附势的。
王沈生于极端重视门第的晋朝,年轻时虽然很有文采,但出身寒门,还是无法打入上流社会,于是他写了篇〈释时论〉,以抒发郁郁不得志的心情。其中提到:在温暖地方的人,都是喜欢热的人。但能够知道冶炼金属的方法,只有掌炉漆炭的人。就像想要打入上流社会,出身是很重要的。出身卑贱的人,常常被人污辱;出身尊贵的人,却常得到荣耀。肉食的有钱人不断出入于华厦,粗茶淡饭的穷人只能往来于田野。讲求名利的人,向有势力的人逢迎谄媚;而讲求名声的,却因为钱财,而原形毕露。实在是很令人感叹。后来“趋炎附势”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依附权势。
炎:比喻有权势的人。指奉承依附有权有势的人
一个在当地富人面前趋炎附势的小人
炎,指有权势的人。趋炎附势比喻依附权势。《朱子语类.卷八十三.春秋.纲领》:“尝谓左氏是个猾头熟事,趋炎附势之人。”《三侠五义.第六十二回》:“观内当家的叫做吴道成,生的黑面大腹,自称绰号铁罗汉,一身好武艺,惯会趋炎附势。”也作“趋权附势”、“趋炎奉势”、“趋炎附热”。近阿谀奉承,阿谀奉迎
趋炎 : 1.喜暖;奔向火焰。2.比喻趋附权势。
附势 : 1.阿附权势。
“趋炎附势”之“趋”,典源作“趣”。“趣”通“趋”,此指依附。炎,指有权势的人。“趋炎附势”指奉承依附有权势的人。语本晋.王沈〈释时论〉。
“攀龙附凤”
趋,不能写作“驱”。
“趋炎附势”和“如蚁附膻”有别:“趋炎附势”是直陈性的;能用于一群人;也能用于个人;“如蚁附膻”是比喻性的;只适用于一群人。
融融:和暖、光亮的样子。
趣:通“趋”,向前,此指依附。
炉冶:从事镕铸的工作。冶,音ㄧㄝˇ,镕铸金属。
继踵:比喻接连不断。
疏饭:粗糙、不精细的饭菜。
耨耕:指除草耕作的田野。耨,音ㄋㄡˋ,除草的农具。
《朱子语类.卷八三.吕伯恭》:“尝谓左氏是个猾头熟事,趋炎附势之人。”
宋.陈善《扪虱新话.卷六.趋炎附势》:“温庭筠戏曰:『自从元老登庸后,天下诸孤尽带令。』趋炎附势自古然矣。”
宋.萧注〈与李泰伯书〉:“心铭足下之道,故发此书以闻;非今之趋炎附势辈,闻足下有大名而沽相知之幸。”
明.顾大典《青衫记》第一九出:“小旦:『莫不是弃青衿为赐绯。』旦:『他也不是这样弃旧怜新的人。』贴:『莫不是衣狐貉嫌袍敝。』旦:『他也不是这样趋炎附势的人。』”
《隋唐演义》第八七回:“杨国忠总理朝政,一味逢君欺君,招权纳贿。这些贪位慕禄、趋炎附势之徒,奔走其门如市。”
《荡寇志》第三六回:“此人才富学博,心灵智巧,善于词令,江湖上的人,也有大半相好,不过性情之中,太梗直些,不肯趋炎附势,所以有些势利小人反忌惮他。”
《儿女英雄传》第一六回:“无奈他父亲又是个明道理、尚气节的人,不同那趋炎附势的世俗庸流。”
《三侠五义》第六二回:“观内当家的叫做吴道成,生的黑面大腹,自称绰号铁罗汉,一身好武艺,惯会趋炎附势。”
攀炎附热
pān yán fù rè
犹“趋炎附势”。见“趋炎附势”条。宋.梅尧臣〈陆子履见过〉诗:“论情论旧弹冠少,多病多愁饮酒稀。犹喜醉翁时一见,攀炎附热莫相讥。”
趋权附势
qū quán fù shì
犹“趋炎附势”。见“趋炎附势”条。明.杨珽《龙膏记》第一五出:“我只要趋权附势,那里管杀人媚人。”
《醒世恒言.卷三五.徐老仆愤成家》:“当今有爵位的人,尚然只喜趋权附势,没有一个肯怜才惜学。”
趋炎奉势
qū yán fèng shì
犹“趋炎附势”。见“趋炎附势”条。《红楼梦》第一○七回:“且说外面这些趋炎奉势的亲戚朋友,先前贾宅有事都远避不来,今见贾政袭职,知圣眷尚好,大家都来贺喜。”
趋炎附灶
qū yán fù zào
义同“趋炎附势”。见“趋炎附势”条。宋.张商英《宗禅辩》:“余尝论之,读儒书者则若趋炎附灶而速富贵。”
趋炎附热
qū yán fù rè
犹“趋炎附势”。见“趋炎附势”条。《宋史.卷二九九.李垂列传》:“焉能趋炎附热,看人眉睫,以冀推挽乎?”
《醒世恒言.卷二五.独孤生归途闹梦》:“止有白长吉一味趋炎附热,说妹子是穷骨头,要跟恁样饿莩,坏他体面。”
附势趋权
fù shì qū quán
犹“趋炎附势”。见“趋炎附势”条。宋.尹洙〈随州闻刘易入终南山〉诗:“附势趋权徒扰扰,生歌死哭何匆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