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很;极;奸:奸诈;巨:大;极;猾:狡猾。形容阅历深而手段极其奸诈狡猾的人。
《宋史·食货志上》:“老奸巨猾;匿身州县;舞法扰民;盖甚至前日。”
①《成语辞海》 ②《汉语成语源流大词典》 ③《汉语成语大辞典》 ④《中国成语大辞典》 ⑤《商务成语大词典》 ⑥《远流活用成语辞典》
含贬义。多用于形容人的处世;办事方式。一般作谓语、定语。
他是个老奸巨猾的人,人们都不爱与他来往。
唐玄宗时期,宰相李林甫是一个老奸巨猾而又阴险毒辣的人,他表面上装得十分忠厚和善,说话总是甜言蜜语,经常是暗藏毒计,被他陷害的人还认为他够义气。凡是唐玄宗信任的人,他总是去巴结、离间,背后进行打击报复。
“老奸巨猾”原作“老奸巨猾”。“奸”,义同“奸”,即为邪恶、狡诈之意。“奸猾”指奸诈狡猾的人,《史记.卷一○七.魏其武安侯列传》:“丞相亦言灌夫通奸猾,侵细民,家累巨万,横恣颍川。”即是指灌夫勾结奸诈狡猾之人,危害百姓,累积了万贯家财,横行于颍川一地。到了宋代的《资治通鉴》则有“老奸巨猾”的用法,书中描述唐代宗室大臣李林甫的为人,他在玄宗时做宰相,由于心思细密,狡猾诡诈,常一边对人甜言蜜语,又背地里陷害他。见到皇帝对谁宠幸,就极力巴结;当对方的权位对自己有威胁时,就设计铲除。李林甫这样厉害,就连人生经历丰富、非常狡猾的人都无法幸免。后来“老奸巨猾”这句成语,就从原文中“老奸巨猾”演变而出,用来形容人世故老练、奸诈狡猾。
深历世故,十分奸诈狡猾的人
老奸巨猾,匿身州悬,舞法扰民。——《宋史·食货志》
深历世情而极奸诈狡猾的人。《文明小史.第五四回》:“王明耀是老奸巨猾,一路谈谈说说,席上生风,大边却一递一声的『老宪台』,叫得个个人肉麻。”也作“老奸巨滑”。反正人君子
法语 malin, rusé
老奸 : 1.见"老奸"。
巨猾 : 1.大奸,极奸猾的人。
“老奸巨猾”之“奸”,典源作“奸”。“奸”,义同“奸”。形容人世故老练、极为奸诈狡猾。语本《资治通鉴.卷二一四.唐纪三○.玄宗开元二十四年》。
“老谋深算”、“深奸巨猾”
猾,不能写作“滑”。
林甫:李林甫(西元689∼?),小字哥奴,号月堂,唐代宗室。其性狡猾聪慧,善于权谋谄媚。玄宗时为相,结纳宦官妃嫔,能察言观色,迎合上意,故奏对皆称旨。在朝十九年,专政自恣,遂酿成安史之乱。
城府:比喻人的心机。
际:边、畔。
甘言啗人:用甜言蜜语诱惑他人。啗,音ㄉㄢˋ,吃,比喻诱惑他人。
阴:暗中的。
术:计策。
“老奸巨猾”及“老谋深算”都可用来形容精于世故的人。
“老奸巨猾”侧重于阴险狡诈,具有贬义;“老谋深算”侧重于计虑深远,不一定作贬义。
老奸巨猾 | 老谋深算 | 例句 |
---|---|---|
○ | ㄨ | 这些商人,∼,很难抓到他们逃漏税的证据。 |
ㄨ | ○ | 他行事一向∼,所以很少有把柄落在人家手上。 |
清.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第二二册.浙江下》:“恶知本原之地,未经搜剔,名为休养,仍滋蟊蠹。老奸巨猾盘据为害,弊深于下而泽不究于上,所从来矣。”
清.庄廷鑨《明史钞略.显皇帝本纪三》:“汝璧疏言:『御虏之要,我弱则虏肆侵凌,我强则夷知歛畏。五路老奸巨猾,最为枭獍。』……”
清.潘思矩《周易浅释.卷三.夬卦.初九》:“以少年新进之人与老奸巨猾为敌,扬庭有厉,即戎乃穷,不胜之咎所不免矣。”
《文明小史》第五四回:“王明耀是老奸巨猾,一路谈谈说说,席上生风,大边却一递一声的『老宪台』,叫得个个人肉麻。”
《官场现形记》第三一回:“毕竟孙大胡子老奸巨猾,忙替羊统领出主意道:『人已经被外国人打了,你有甚么法子想,……外国人不来问你的信,总算有你的脸了。如今反要生出是非来,我看很可不必!』”
巨猾老奸
jù huá lǎo jiān
即“老奸巨猾”。见“老奸巨猾”条。明.海瑞《海瑞集.上编.兴国知县时期.申军门吴尧山并守巡道请改招详文》:“春槐愚稚子,丧胆权贵,语言出入不足怪。齐朝积牙致富,今且托口观望上人,出不得已咎赵推官矣。巨猾老奸,可轻纵乎?”
老奸大猾
lǎo jiān dà huá
犹“老奸巨猾”。见“老奸巨猾”条。宋.苏洵〈议法〉:“比闾小吏奉之以公,则老奸大猾束手请死,不可漏略。”
老奸巨猾
lǎo jiān jù huá
即“老奸巨猾”。见“老奸巨猾”条。《资治通鉴.卷二一四.唐纪三○.玄宗开元二十四年》:“林甫城府深密,人莫窥其际。……虽老奸巨猾,无能逃于其术者。”(源)
《宋史.卷一七八.食货志上》:“于是旧胥既尽罢,而弊根未革,老奸巨猾,匿身州县,舞法扰民,盖甚前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