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另外。另外重支炉灶。比喻放弃原来的;另外从头做起。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14回:“必至闹到‘出而哇之’,饭羹莫辨,这才‘另起炉灶’。”
①《成语辞海》 ②《汉语成语源流大词典》 ③《汉语成语大辞典》 ④《中国成语大辞典》 ⑤《商务成语大词典》 ⑥《远流活用成语辞典》
动宾式;作主语、谓语、定语;用于做事
第二师范解散,要另起炉灶重新招生,重新招聘教职员。(梁斌《红旗谱》五十)
炉灶指炉子和灶,都是家庭中必备的炊具。如果要成立一个家庭,基本上都需要建立炉灶,所以“起炉作灶”,就可指建立家业,也可引申为创立见解。如果分家另立门户,可称为“另起炉灶”,也可引申为抛弃旧说,另创新见解。在文献上,使用“起炉作灶”较早的如宋代陆九渊《象山先生全集.卷三五.语录下》,就有“见理未明,宁是放过去,不要起炉作灶(灶)”的说法,意思是说看到道理弄不清楚的,宁可放过不理,也不要自以为是,自创解说。至于“另起炉灶”的用法,如《歧路灯》第一○八回:“姑太太道:『衙门甚为便宜,何必迁移?』抚台道:『非是我好另起炉灶,只为那边侄子亲迎,有许多不便处。』”说的是抚台大人因为不便在衙门为晚辈办喜事,所以另外租了个大宅院为公馆,所以称“另起炉灶”。在《镜花缘》第一四回提到无肠国有些富家收集排泄物反复供下人食用,一直到实在无法下咽了,才重新换过,所以也用了“另起炉灶”。这句成语今多用来指另立门户,或舍弃旧事物,重新来过。
(1)
(2) 比喻从头开始
重新再写,另起炉灶吧
(3) 比喻不能维持现状,另辟徯径
另起炉灶另开张
比喻事情不能继续进行,另外想其他的方法。如:“他辛苦研究的成果都付之一炬,只有另起炉灶,重新开始。”近重新努力 2.别辟门户
脱离企业体而独自经营。如:“他离开了原来的公司,另起炉灶,准备好好的创一番事业!”
炉灶 : 1.炉子和灶的统称。
“另起炉灶”,典源作“起炉作灶(灶)”。指建立炉子和灶子,也就是建立家业的意思。比喻创立见解。
语或出宋.陆九渊《象山先生全集.卷三五.语录下》。后转用“另起炉灶”比喻另立门户。亦用来比喻舍弃旧事物,重新来过。
△“重整旗鼓”
起,不能写作“砌”。
见“重整旗鼓”(161页)。
清.杨潮观《吟风阁杂剧.汲长孺矫诏发仓》:“我呵,怎做得好好先生!几番要另起炉灶,与此官永断葛藤,图得个金蝉脱壳,别寻个白虎腾身,且喜昨日得了个任满升迁的喜信,这也是我傥来富贵,说不尽那过去光阴。”
《歧路灯》第一○八回:“姑太太道:『衙门甚为便宜,何必更为迁移?』抚台道:『非是我好另起炉灶,只为那边侄子亲迎,有许多不便处。』”
《聊斋志异.卷一一.陈云栖》但明伦.评:“文情既不寂寞,至后而亦不至另起炉灶,且不嫌鹘突也。”
《镜花缘》第一四回:“他以腐臭之物,如教仆婢尽量饱餐,倒也罢了;不但忍饥不能吃饱,并且三次、四次之粪,还令吃而再吃,必至闹到『出而哇之』,饭粪莫辨,这才『另起炉灶』。”
自起炉灶
zì qǐ lú zào
犹“另起炉灶”。见“另起炉灶”条。清.陆陇其〈答嘉善李子乔书〉:“辄欲以胸臆所见,自辟门户,自起炉灶。”
起炉作灶
qǐ lú zuò zào
比喻创立见解。见“另起炉灶”条。宋.陆九渊《象山先生全集.卷三五.语录下》:“见理未明,宁是放过去,不要起炉作灶(灶)。”(源)
清.黄宗羲〈答万充宗论格物书〉:“静远茍明夫意,则格物之工夫即在其中,更不必起炉作灶(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