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和辨识人的容颜神色,指善于观察别人脸色,以求取悦于人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守清禅师》:“僧曰:‘争知某甲不肯?’师曰:‘鉴貌辨色。’”
连动式;作谓语;含贬义
朱世远终是男子之辈,鉴貌辨色,已知女儿的心事。(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九)
同“见貌辨色”
适来鉴貌辨色,观君与凡俗不同。君子怀抱可知,更亦不须分雪。——《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
观察人的脸色而随机行事。《野叟曝言.第三三回》:“那知乌龟、鸨子,是世上第一等精灵不过的东西,鉴貌辨色,早已猜透了九分。”也作“见貌辨色”、“鉴毛辨色”。
辨色 : 1.犹黎明。谓天色将明﹐能辨清东西的时候。2.察看脸色。
观察人的脸色、表情。《五灯会元.卷八.清泉守清禅师》:“僧问:『和尚见古人得个什么,便住此山?』师曰:『情知汝不肯。』僧云:『争知某甲不肯?』师曰:『鉴貌辨色。』”《野叟曝言.第三十三回》:“那知乌龟、鸨子,是世上第一等精灵不过的东西,鉴貌辨色,早已猜透了九分。”亦作“见貌辨色”、“鉴毛辨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