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自己没有主意;一味附和;恭顺听从的样子。
先秦 韩非《韩非子 八奸》:“此人主未命而唯唯,未使而诺诺,先意承旨,观貌察色以先主心者也。”
①《成语辞海》 ②《汉语成语源流大词典》 ③《汉语成语大辞典》 ④《中国成语大辞典》 ⑤《商务成语大词典》 ⑥《远流活用成语辞典》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他思念父母面上,一体同气,听其教诲,唯唯诺诺,并不违拗。(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二)
“唯唯诺诺”的“唯”与“诺”都是用来摹拟应答声音的词。《韩非子.八奸》中论述臣下引人作恶成奸的八种伎俩,其中一种称为“在旁”,这种臣子包括善于逗笑的戏子、矮人,或是在主人身边侍奉的亲信,主子都还没开口,还没差遗他们,便一味奉承地连声答应。他们擅长于揣测,可以从主子细微的表情和神色去猜想他的心意。韩非子认为这种“人主未命而唯唯,未使而诺诺”的人,总是非常顺从,从不违背主子的心意,但这样反而容易迷惑心志,使人无法分辨真假与是非,为人主者不可不察。后来“唯唯诺诺”这个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顺从而无所违逆。“唯唯”与“诺诺”四字连用,更能描摹出不加思索,连声称是的依顺模样,如《醒世恒言》卷二:“他思念父母面上,一体同气,听其教诲,唯唯诺诺,并不违拗,岂不是孝?”
表示同意的应答声
顺从而无所违逆。《醒世恒言.卷二.三孝廉让产立高名》:“他思念父母面上,一体同气,听其教诲,唯唯诺诺,并不违拗,岂不是孝?”也作“唯诺”。近俯首帖耳,唯命是听,唯命是从反不卑不亢,强头倔脑
唯唯 : 1.恭敬的应答声。2.引申为恭顺谨慎之义。3.应而不置可否貌。4.相随而行貌。
诺诺 : 1.连声应诺。表示顺从﹐不加违逆。
唯唯诺诺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形容一味顺从别人的意见,形容自己没有主意,一味附和,恭顺听从的样子。
连声称是。比喻顺从而无所违逆。语本《韩非子.八奸》。
“唯命是听”
唯,不能写作“维”。
“唯唯诺诺”和“唯命是从”都可表示恭顺、听从的意思。但“唯唯诺诺”侧重在顺从、附和的样子;可用于同辈之间;也可用于上级对下级;而“唯命是从”侧重在绝对服从的行为;一般用于下级对上级。
唯唯:音ㄨㄟˇ ㄨㄟˇ,恭敬应诺之词。
使:命令、差遣。
诺诺:连声答应之词。表示顺从而不违逆。
先意承旨:善于揣度心意,奉承他人。见“先意承志”。
观貌察色:观察表情、脸色,以猜测对方心意。
“唯唯诺诺”及“唯命是听”都是用来形容顺从的样子。
“唯唯诺诺”侧重于软弱或奉承的态度;“唯命是听”侧重于形容绝对的服从。
唯唯诺诺 | 唯命是听 | 例句 |
---|---|---|
○ | ㄨ | 他∼地表示赞成大家的意见,深怕得罪任何人。 |
ㄨ | ○ | 军人以服从为天职,对长官当然是∼! |
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至于前席臣工开纳群策,亦未尝不推诚务尽,第未闻何人抗论于朝!某人力陈于上,唯唯诺诺几至成风。则暴扬私言,失则归过君相。负陛下兼听之意,堕公朝共济之体。”
《群书考索.续集.卷三七.官制门.县令》:“州县贪残害民……开告讦之门以网无罪,设罗织之狱以陷富民。对人则戚戚嗟嗟,谓周弊之难复;对吏则唯唯诺诺,议事则端有可寻。”
明.海瑞〈主簿参评〉:“主簿者,掌一县簿书之事也。……苟勾稽错乱,追呼朦胧,有钱则宽征,无钱则急比;且计粮数之多寡,而茧丝之有大封、小封,以为常规之入焉。是凭家兄为驱使,了不能以自主,徒老死于簿书间也。又何异于王珣辈唯唯诺诺,仅供公之喜怒也哉!非主簿也。”
明.邹智〈陈时事疏〉:“夫陛下任之而又疑之者,岂不欲推诚以待物哉?……至于议事之时,又唯唯诺诺若不能然,伈伈伣伣若不敢然。甘于模棱,恬于伴食,此陛下所以既任而疑之也。”
明.霍韬〈与萧子雍书〉:“古之君子合异为同,必更相诘难然后可,非曰唯唯诺诺便谓之同也。”
《经史讲义.卷一○.书经.清.秦蕙田.任贤勿贰去邪勿疑》:“夫贤者之事君也,议事则据理而不涉揣摩,奉职则秉法而不容假借。如事属可行,纵破成例而不顾;如不可行,虽违成命而不辞。处唯唯诺诺之中,独有謇謇谔谔之概,而奸邪之人恶其不便已也。”
《醒世恒言.卷二.三孝廉让产立高名》:“他思念父母面上,一体同气,听其教诲,唯唯诺诺,并不违拗,岂不是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