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庙中早晚报时的钟鼓之声。比喻令人警觉醒悟的学说或言论。形容僧尼那样寂寞单调的生活。
南北朝 庚信《陪驾幸终南山和宇文月史》:“戍楼鸣夕鼓,山寺响晨钟。”
①《成语辞海》 ②《汉语成语源流大词典》 ③《汉语成语大辞典》 ④《中国成语大辞典》 ⑤《商务成语大词典》 ⑥《远流活用成语辞典》
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比喻使人警觉醒悟的话
我委实的捱不彻暮鼓晨钟。(元 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二折)
洛阳附近龙门石窟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在长约一公里山崖上,共雕刻佛像近十万尊,艺术水平最高的是奉先寺,寺内供奉的是卢舍那佛,高17米。杜甫作《游龙门奉先寺》描写僧侣的晨钟暮鼓生活:“天阙象纬逼,云卧衣裳冷。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
“暮鼓”和“晨钟”是指佛寺中早晚报时的钟鼓,因为是佛寺所用,而且是一早一晚,所以被认为“暮鼓晨钟”具有警世的意味。这句成语当来自于生活经验,较早的文献如唐代李咸用的〈山中〉诗,使用了“朝钟暮鼓”。这首诗表达了他居住在山中的心境。置身于京城的荣辱之外,只有秋山和屋檐相伴,佛寺中早晨的钟声和傍晚的鼓声都无法传到耳中,只看得到明月和孤云高挂天空。世间的事物既分歧又复杂,还不如像那河边的人们,平淡的过一生。诗中充分表达出远离尘嚣、淡泊名利的心意,也正反映了他在仕途上的不如意。后来“暮鼓晨钟”这句成语除用来指佛寺中早晚报时的钟鼓外,也用来指一日的时光,亦用来比喻使人警醒的力量。
佛寺中早晚报时的钟鼓。佛教规定、寺庙中晚上打鼓,早晨敲钟。比喻使人警悟的言 语。“晨钟”也作“朝钟”
佛寺中朝课之前和熄灯之前皆会敲击钟鼓,用以警惕与自励。宋.俞德邻〈送程道大归新安兼简宪使卢处道学士〉四首之三:“我生惭愧贾胡留,暮鼓晨钟复报秋。”也作“朝钟暮鼓”、“晨钟暮鼓”。
比喻使人觉悟的言论。明.周履靖《锦笺记.第一九出》:“清净是菩提,爱染难离,蒸沙为饭饭终非,暮鼓晨钟勤忏悔,怎免阿鼻。”
“暮鼓晨钟”是佛寺中早晚报时的钟鼓。
语或本唐.李咸用〈山中〉诗。后亦用“暮鼓晨钟”指一日的时光,或比喻使人警醒的力量。
△“夕鼓晨钟”
暮,不能写作“幕”。
挂情:寄情。挂,同“挂”。
元.无名氏《来生债》第三折:“我愁的是更筹漏箭,我怕的是暮鼓晨钟。”
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二折:“〔带云〕程婴,你只依着我便了。〔唱〕我委实的挨不彻暮鼓晨钟。”
元.萨都刺〈酹江月.秦淮晓发〉词:“几度暮鼓晨钟,南来北去,游子心□倦。”
明.周履靖《锦笺记》第一九出:“清净是菩提,爱染难离,蒸沙为饭饭终非,暮鼓晨钟勤忏悔,怎免阿鼻?”
《儿女英雄传》第三八回:“苍狗白云变态中,游丝万丈飘无定。诌几句盲词瞎话,当作他暮鼓晨钟。”
《狮子吼》第一回:“数种祸惊心惨目,述阴谋暮鼓晨钟。”
晨钟暮磬
chén zhōng mù qìng
犹“暮鼓晨钟”。见“暮鼓晨钟”条。宋.宋祁〈秋日与天章侍讲王原叔会明仲正言余安道三学士集普光院〉诗:“晨钟暮磬无时歇,翠竹黄花相间明。”
晨钟暮鼓
chén zhōng mù gǔ
即“暮鼓晨钟”。见“暮鼓晨钟”条。宋.孙吴会〈摸鱼儿.八窗空〉词:“但目断、烟芜莽苍连平楚。晨钟暮鼓。”
清.平步青《霞外攟屑.卷八下.宋荔裳廉使女》:“晨钟暮鼓流光易,荏苒今年三十二。”
暮鼓朝钟
mù gǔ zhāo zhōng
即“暮鼓晨钟”。见“暮鼓晨钟”条。宋.苏轼〈书双竹湛师房〉诗二首之二:“暮鼓朝钟自击撞,闭门孤枕对残缸。”
朝钟暮鼓
zhāo zhōng mù gǔ
即“暮鼓晨钟”。见“暮鼓晨钟”条。唐.李咸用〈山中〉诗:“朝钟暮鼓不到耳,明月孤云长挂情。”(源)
明.梁辰鱼《浣纱纪》第四出:“百尺高台面太湖,朝钟暮鼓宴姑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