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马:指战争;荒:荒乱。指社会秩序极端不安定。形容战时社会动荡不安;混乱的情景。
明 李唐宾《梧桐叶》第四折:“不然,那兵荒马乱,定然遭驱被掳。”
①《成语辞海》 ②《汉语成语源流大词典》 ③《汉语成语大辞典》 ④《中国成语大辞典》 ⑤《商务成语大词典》 ⑥《远流活用成语辞典》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战争时期,社会动荡不安的混乱状
此时四处兵荒马乱,朝秦暮楚,我勉强做了一部《旧唐书》,那里还有闲情逸志弄这笔墨。”(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一回)
春秋时期,孔子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在陈国闲居等待封官。吴王夫差灭了越国后,势力强大,带领披发左衽的吴兵乘机攻打陈国,陈君连夜潜逃,孔子还是按计划去主持祭祀仪式,外面兵荒马乱,乐工继续奏乐,弟子们强拉他上车,逃出陈国前往蔡国。
“兵荒马乱”形容战争所造成动荡不安的混乱景象。此处“荒”和“乱”都是指混乱的景象。“荒”或为“慌”字之假借。所以“兵荒马乱”就是“兵慌马乱”。战乱时候,正是兵士慌忙,战马杂乱。另外,“荒”本来有“凶年”的意思。如:“饥荒”。所以“兵荒”也可以解释为“战争所造成的灾害”。出现这句成语较早的文献,如元代无名氏《梧桐叶》第四折写到牛尚书提到正旦(女主角):“一向收留在俺府中为女,也是天数。不然,那兵荒马乱,定遭驱被掳。”指的就是战乱景象。不过在宋代傅肱《蟹谱.卷下.兵证》有一条资料,说:“吴俗有『虾荒蟹乱』之语,盖取其被坚执锐,岁或暴至,则乡人用以为兵证也。”意思是说吴地有“虾荒蟹乱”的俗语,如果忽然间涌现大量的虾蟹,当地人会把这种情形当成兵灾的征兆。“兵证”就是“兵灾的征兆”。这条资料讲的虽然不是“兵荒马乱”,但是也许有所相关,所以附在这里作参考。后来“兵荒马乱”可能就是出自此处,用来形容战争所造成的混乱景象。
形容战时社会动荡不安的景象
形容战争所造成的混乱景象。明.陆华甫《双凤齐鸣记.第二一折》:“乱纷纷,东逃西窜,闹烘烘,兵荒马乱,一路奔回,气尚喘。”近兵连祸结反太平盖世﹑天下太平﹑安居乐业
兵荒 : 1.战争造成的饥荒及其他灾祸。
形容战争所造成的混乱景象。
语或出元.无名氏《梧桐叶》第四折。
△“兵连祸结”、“兵乱年荒”
荒,不能写作“慌”。
元.无名氏《梧桐叶》第四折:“既然姻缘会合,不是俺做大,一向收留在俺府中为女,也是天数。不然,那兵荒马乱,定然遭驱被掳。”(源)
《水浒后传》第二五回:“我有个哥哥在城里,因兵荒马乱,好几时不曾来。若无人拘管,自会去寻。”
《镜花缘》第一○○回:“此时四处兵荒马乱,朝秦暮楚,我勉强做了一部《旧唐书》,那里还有闲情逸志弄这笔墨!”
兵慌马乱
bīng huāng mǎ luàn
即“兵荒马乱”。见“兵荒马乱”条。明.陆华甫《双凤齐鸣记》第二一折:“乱纷纷东逃西窜,闹烘烘兵慌马乱,一路奔回气尚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