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田里的青苗;黄:成熟的庄稼。旧粮已吃完;新粮未成熟;口粮中断。也可借指其他物力或人才的中断。
《元典章 户部 仓库》:“即日正是青黄不接之际,各处物斛涌贵。”
①《成语辞海》 ②《汉语成语源流大词典》 ③《汉语成语大辞典》 ④《中国成语大辞典》 ⑤《商务成语大词典》 ⑥《远流活用成语辞典》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总算安然改业,否则也许还有一段青黄不接的失业时期。(邹韬奋《经历 英文教员》)
北宋神宗熙宁二年,王安石为相,推行名为“青苗法”,俗称“青苗钱”的财政新政。政府在每年农家经济拮据时,分两次贷款给农民。正月贷而夏还,五月贷而秋还,还本时纳二分利息,以免受高利贷剥削,也可增加政府收入。欧阳修上书反对新法,认为此法是向人民放债取利。他在文章中具陈施行青苗钱不当的地方,他认为:“夏季的粮食钱在春天发放,刚好是新谷还没成熟,存粮又已吃完的时候,虽然不是每一户人家都缺少粮食,但也有粮食不够的,这还可以说是惠政。可是在麦子成熟、户户不缺钱粮的五月发放,就算不得『救济困乏』,简直就是向人民放债取利!”后来“青黄不接”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指新谷还没成熟,存粮又已吃完;亦用来比喻有所匮乏,一时难以为继。
青:指未成熟的庄稼。黄:指已成熟的庄稼。青黄不接,即旧的粮食已经吃完,新的还未收割,比喻人力、财力等因一时接续不上而暂时缺乏。现在则特指人才方面后继无人
这个奇迹般的记录也反映了我国剑坛当时青黄不接的状况
青,指还没成熟的绿色农作物。黄,指黄熟的谷物。青黄不接指作物还没成熟,存粮又已吃完。比喻有所匮乏,一时难以接济。《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三回》:“这个当儿,正是我家一个青黄不接的时候儿。”《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十一回》:“那不过青黄不接之时,偶一为之罢了;倘使终岁如此,那就不得了了!”
青黄 : 1.青色和黄色。2.又指黄中带青。形容不健康的脸色。3.泛指色彩。4.谓用彩色加以修饰。语出《庄子.天地》﹕"百年之木﹐破为牺尊﹐青黄而文之﹐其断在沟中。"5.指四时之乐。6.犹言是非﹑黑白。
青,指还没成熟的绿色禾苗;黄,指旧有的黄熟谷物。“青黄不接”指新谷还没成熟,存粮又已吃完。 语或本宋.欧阳修〈言青苗钱第二劄子〉。后用“青黄不接”比喻有所匮乏,一时难以为继。
接,不能写作“结”。
俵散:分发、分给。俵,音ㄅㄧㄠˇ。
阙乏:即“缺乏”,缺少、不足。
不济:不够、不足。
《宋史.卷一九二.兵志六》:“百姓买一弓至千五百,十箭至六七百,当青黄不接之际,贫下客丁安能出办?”
《元史.卷二三.武宗本纪二》:“随处路府州县,设立常平仓以权物价,丰年收籴粟麦米谷,值青黄不接之时,比附时估,减价出粜,以遏沸涌。”
《元典章.卷二一.户部七.仓库》:“即目正是青黄不接之际,各处物斛涌贵。”
《醒世姻缘传》第三一回:“先则计口授糈,后则按人给粥。原定冬三月为始,拟满春正月为终。复念青黄不接之际,未及新陈交禅之期,殚精竭虑,细刮穷搜,拮据又延一月。”
《儿女英雄传》第三三回:“这个当儿,正是我家一个青黄不接的时候儿,何况我家又本是个入不敷出的底子。”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一回:“那不过青黄不接之时,偶一为之罢了。倘使终岁如此,那就不得了了!”
《清史稿.卷一二一.食货志二》:“自是之后,州县官视同官物,凡遇出借,层递具详,虽属青黄不接,而上司批行未到,小民无由借领。”
青黄不交
qīng huáng bù jiāo
犹“青黄不接”。见“青黄不接”条。宋.苏轼〈奏浙西灾伤第一状〉:“若两司争籴,米必大贵,饥馑愈速,和籴不行,来年青黄不交之际,常平有钱无米,官吏拱手坐视人死。”
青黄未接
qīng huáng wèi jiē
犹“青黄不接”。见“青黄不接”条。宋.王柏〈社仓利害书〉:“农人以终岁服勤之劳,于逋负拟偿之时,则谷贱而倍费。及其不惮经营之艰苦,籴于青黄未接之时,则谷贵而有倍费,是谷贵谷贱,俱为民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