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人传说总不如亲眼所见。
《后汉书 马援传》:“臣愚以为传闻不如亲见,视景(影)不如察形。”
②《汉语成语源流大词典》
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此处所列为“百闻不如一见”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百闻不如一见”这句成语的意思是听别人述说千百遍,不如亲眼看一次来得真确。典源出自《汉书.卷六九.赵充国辛庆忌传.赵充国》。赵充国是武帝时破匈奴的大将军。宣帝时羌人入侵边疆,攻城夺地,杀害吏民。宣帝召集群臣计议,赵充国自告奋勇,表示愿意带兵抗敌。宣帝问他需要带多少兵马,赵充国说:“百闻不如一见。军情在遥远的地方是很难揣测的,我愿意亲自到西北边境去看看,然后拟好作战计划,再向陛下报告。”赵充国到了边境仔细考察后,拟定了驻兵屯守,整治边境,分化羌人的策略,不久西北边境终于安定。
传闻 : 1.非亲见亲闻,而出自他人的转述。亦指所传闻的事。
义参“百闻不如一见”。见“百闻不如一见”条。
此处所列为“百闻不如一见”之典源,提供参考。
度:音ㄉㄨㄛˋ,推测。
充国:指赵充国(西元前137∼前52),字翁孙,西汉陇西上邽人。善骑射,好兵法,熟悉匈奴与羌族的情况。武帝时破匈奴有功,拜中郎将;宣帝时破羌。其言屯田十二便,寓兵于农,为世所推重。卒谥壮。
隃:音ㄧㄠˊ,远,同“遥”。
金城:古郡。在今甘肃兰州之西北。
图上方略:绘制地图,拟定攻讨计划,一同奏上。
汉.应劭《风俗通义.卷二.正失》:“《春秋》以为『传闻不如亲见』,亲见之人,斯为审矣。”
《后汉书.卷二四.马援列传》:“臣愚以为传闻不如亲见,视景不如察形。”
百闻不如一见
bǎi wén bù rú yī jiàn (变) bǎi wén bù rú yí jiàn